與中國標準出版社相比,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報業(yè)集團(以下簡稱京報集團)印務中心的CTP引進工作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京報集團印務中心引進CTP系統(tǒng)的時間要比中國標準出版社推后了3、4年;其次,京報集團印務中心從事的主要是報紙印刷,而不像中國標準出版社印務中心所從事的完全是書刊印刷;第三,京報集團印務中心引進CTP系統(tǒng),并不是對單一技術的引進,而是作為京報集團彩印中心建設項目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處理的。也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使得他們的CTP技術引進工作較中國標準出版社的引進工作,多了幾分從容。據京報集團印務中心的孫樹庚副主任介紹,作為京報集團建設彩印中心和擴版、出彩報這個大的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京報集團引進CTP系統(tǒng)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醞釀和鋪墊。 長期以來,出彩報一直是國內報業(yè)人士夢寐以求的事情。隨著計算機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與印刷技術相結合,出彩報的夢想逐漸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孫主任說,實際上,在1995年以前,他就已經知道了直接制版技術的存在。1995年,CTP技術在Drupa展覽會上面世后,京報集團就開展了這方面的調研工作。但經過仔細研究,他們認為當時的引進條件還不成熟。首先,CTP作為一種剛剛問世的技術,肯定存在許多技術、設計、制造方面的問題,因此引進的風險比較大。其次,京報集團的自身條件也不具備上CTP系統(tǒng)的要求。權衡再三,京報集團決定還是先將精力放在完善自身的建設上。此后一段時間,京報集團先后引進了大平板網點拷貝掃描儀、拼大版軟件,逐步實現(xiàn)了印前系統(tǒng)的全數(shù)字化流程。在北大方正公司解決了CTP系統(tǒng)與方正維思、飛騰等排版系統(tǒng)的RIP相連接的接口問題后,京報集團于1998年開始與外商進行包括CTP系統(tǒng)項目在內的一系列引進談判工作。1999年,隨著位于北京次渠鄉(xiāng)的京報集團彩印中心基建工程的完成,他們引進的德國曼羅蘭高速塔式輪轉印刷機、現(xiàn)代化的龍骨傳輸機以及CTP系統(tǒng)等一系列的先進設備全部到位安裝。 孫主任說,在引進設備的問題上,報社的領導非常支持,并且一再強調引進設備應該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要有一定的發(fā)展眼光,強調有高投入才會有高產出。從經濟角度看,這樣做也符合報社的利益。企業(yè)掙錢不容易,如果買來的東西2、3年就又要淘汰,那實際上就是浪費。貪便宜吃窮人的道理誰都知道,但真遇到問題,還是有很多人在不自覺地貪便宜。孫主任介紹,實際上京報集團在這方面也有過教訓。比如,在淘汰鉛排的過程中,國內一度興過一陣改造風,就是將鉛印機改造為使用樹脂版的設備。當時,京報集團也這么做了,但事實證明這條路行不通。 京報集團引進的是丹麥寶祿德福的CTP系統(tǒng),在回答記者有關如何確定設備引進目標廠商的問題時,孫主任談到,這里面實際有幾個原因。首先,從設備結構上看,寶祿德福的設備是內鼓式的,其重復定位精度比較高。同時,由于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所以這種設備可以升級。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京報集團在上激光照排機時,引進的就是寶祿德福公司的設備,該公司的產品、代理商的服務均讓京報集團感到滿意,為了保持技術上的延續(xù)性,在決定引進CTP系統(tǒng)時,寶祿德福的產品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選擇目標之一。 孫主任講,他們引進的CTP設備1999年安裝到位,現(xiàn)在已經承擔了京報集團全部彩報印刷的制版任務。他感覺,與傳統(tǒng)制版工藝相比,采用CTP系統(tǒng)制出的版版面非常干凈,過渡調、高光部分的網點基本沒有損失;印刷時,實地墨色均勻飽滿;印刷品與樣張相比,基本沒有變化;更主要的一點,采用CTP系統(tǒng)可以大大縮短印前處理的時間,而這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的報業(yè)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認為,現(xiàn)在可以確定引進的設備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針對記者提出的CTP系統(tǒng)的運行成本過高的問題,孫主任也算了筆帳。他認為,成本的核算應該綜合進行考慮。現(xiàn)在,一套CTP系統(tǒng)的價格雖然略高于激光照排機的價格,但如果考慮到采用CTP技術只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沖片機就行了,而采用傳統(tǒng)工藝則還需要配備PS版曬版機、顯影機等設備。如果全部采用進口設備,那么投資一套CTP系統(tǒng),其價格甚至低于投資一套傳統(tǒng)制版設備的價格。CTP系統(tǒng)的總占地面積要小于傳統(tǒng)設備的占地面積,因此其基建投資要低于傳統(tǒng)設備的基建投資??傮w計算,上馬一套直接制版系統(tǒng)的硬件價格,要低于上馬一套傳統(tǒng)制版工藝設備的價格。 從另一方面考慮,現(xiàn)在,進口的直接制版版材的價格約為140元/平方米(已經包含關稅在內)。如果采用傳統(tǒng)工藝,目前進口軟片的價格大約在50元/平方米,進口PS版的價格也基本如此。照排機運行時,軟片出片的前后左右都有保護區(qū),因此每出1平方米的合格軟片就要浪費掉0.9平方米,這樣一來,每平方米見報面積實際消耗軟片接近2平方米。綜合計算,采用直接制版工藝與采用傳統(tǒng)制版工藝,每平方米見報面積的制版耗材成本基本相同。如果再將人工成本計算在內,則采用直接制版工藝的成本肯定又會低于采用傳統(tǒng)制版工藝的成本。孫主任強調,做成本核算應該尊重事實,既然時代已經數(shù)字化了,那么成本核算就更應該嚴格按照數(shù)字化的方式進行,而不能單憑嘴說。比較成本,應該是進口與進口比,國產與國產比,而不能直接制版按照進口的價格算,傳統(tǒng)制版工藝的耗材成本卻按國產的算。在傳統(tǒng)制版工藝中采用國產耗材,價格可能低不少,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國產耗材在質量方面、在穩(wěn)定性方面均無法與進口產品抗衡。而且,如果國產的直接制版耗材研制成功,那么采用直接制版工藝的耗材成本肯定還會大幅下降。 與中國標準出版社的陳主任一樣,孫主任也并不諱言他們在CTP系統(tǒng)的應用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但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孫主任同樣宣稱主要的問題是人員素質、經驗、處理問題的水平等方面的問題,設備本身雖有問題,但不是非常嚴重。在這一點上,2人不謀而合。 采訪后記 由于時間匆忙,記者無法對所有已經上馬CTP技術的企業(yè)進行跟蹤調查,因此文章的內容并不能全面反映CTP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情況。但是,在這當中,仍有一些具有共性的東西值得大家參考。 首先,CTP技術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但是,引進技術不是為了趕時髦。進行引進首先要看自己是否確有這方面的要求,要看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以后,能否給企業(yè)帶來更高的效益。 其次,印刷企業(yè)在上馬CTP設備之前,最好先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完整的全數(shù)字化印前工作流程,并保證自己的操作人員在這方面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擁有豐富的經驗。這樣,上馬CTP系統(tǒng)不過是在已有流程中增加一個輸出設備,應用起來可以游刃有余。 第三,在引進中,如有可能,盡量保持技術上有一定的連續(xù)性。這樣,操作人員不會有太多的陌生感,操作起來可以駕輕就熟。 向科技要質量、向科技要時間、向科技要效益,應該是每個印刷企業(yè)進行技術引進的基本原則,而引進CTP系統(tǒng),印刷企業(yè)也應該本著這個基本原則進行?,F(xiàn)在的低迷不能代表未來,CTP技術肯定會在我國擁有一個廣闊的生存空間。
相關資訊
-
近日,意大利全國性報紙《福利奧日報》稱其出版發(fā)行了全球首份、完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撰寫的報紙。 人工智能生成的報紙,以紙質插頁的形式,夾在同一天發(fā)售的主報當中。在報頭上標有人工智能AI字樣。報紙文章的標題、摘要、內容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報社工作人員…
2025/3/27 8:04:12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