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视频在线下载_向日葵视频网站_向日葵小视频APP污_向日葵视频污污下载

您好,歡迎來到包裝印刷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技術文章 > 膠印

其它出版物的印刷4

2010/8/13 17:52:13 人評論

第四節(jié) 雕刻木版印刷

雕刻木版印刷是中國古代印刷術最重要的印刷方法。一千多年以來,它為傳播中華文化,保 存前人典籍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古人發(fā)明的雕刻木版印刷術, 就不會有今天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雕刻木版印刷術是中華民族的先賢給炎黃子孫遺留下來 的無價瑰寶。

像任何事物一樣,雕版印刷術也有它發(fā)生、成長和衰落的過程。特別是十九世紀西方近代印 刷 術傳入中國以后,與機械作業(yè)的鉛印、石印、照相制版相比,雕版印刷術就顯得落后了。從 此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與近代印刷術此消彼長,雕版印刷業(yè)一步一步低落下來。但是,雕刻 木 版印刷的某些特點,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其他印刷方式無法取代的。宣紙綿軟柔白,刷出之 印品水墨渾然飄香,再加上線裝錦套,古樸典雅,至今仍被認為是中國典籍中的佳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雕刻木版印刷中的絕技——木版水印,用這種印刷方法復制出來的名人佳 作,可以達到一致無二,幾可亂真的程度。有些復制品還作為上等禮品送給國賓??梢姡?是現(xiàn)代印刷術已經(jīng)步入電腦時代,然而古老的雕版印刷術,仍然是印刷術百花園中一朵永不 凋謝的東方奇葩。

一、木版水印的復蘇

木板水印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雕刻木版基礎上,又融合了??版印刷方法發(fā)展而成的。它是中國獨 有的,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種印刷方法。過去并沒有"木版水?。⑦@一叫法,行話稱"刷活" 。所以稱"木版水?。?,是因為它的印版不是現(xiàn)代印刷中使用的金屬版,而是用梨木或棗木 雕刻而 成的木版;它的墨也不是今天印刷使用的油墨,而是用水和顏料調制而成的水彩。五十年代 為了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才給這一工藝起了"木版水?。⑦@一名稱。

木版水印僅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憑借能工巧匠的雙手,卻印刷出酷似原作的印刷品,使中 國畫中傳世的佳作,國之瑰寶,得以復制而再現(xiàn),到現(xiàn)在還沒有任何其他機器或方法能代替 它,這正是這種傳統(tǒng)印刷方法的絕妙之處。

40多年以來,在中國從事木版水印有一定成就的有北京的榮寶齋和上海的朵云軒。

1.榮寶齋

榮寶齋創(chuàng)建于晚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原名"松竹齋",因其破產(chǎn),為逃債務,而更名為 榮寶齋。那時它只是以經(jīng)銷宣紙、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為業(yè),也曾興盛一時。至于木版印 刷,只是附帶制印一些書法詩詞、信箋之類的產(chǎn)品,供少數(shù)文人墨客使用。

1933年魯迅和鄭振鐸兩先生委托榮寶齋刻印復制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胡曰從刻印的 《十竹齋箋譜》,博得國內外人士好評。因此,榮寶齋雖處境困難,但仍能得以保存下來。1950年 ,出版總署為了使中國這一傳統(tǒng)印刷技術后繼有人,為它創(chuàng)造條件,撥出資金,并派員加強 領導。從此榮寶齋又走上了復蘇振興之路,中國的木版水印從此也走向世界(彩圖20-3)。

0759.gif (40525 bytes)彩圖20-3

但是,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當時國家還處在經(jīng)濟恢復之中,人們的文化消費水平還是很低的 。加之當時的領導方式還停留在戰(zhàn)爭年代,對木版水印的特點和價值尚缺乏正確的估計,因 而輕易地放棄了復制古典名畫的傳統(tǒng)選題,把復制對象放在民間年畫上,結果不到兩年,資 金耗盡,出現(xiàn)了新的危機。

經(jīng)驗和教訓使他們認識到,木版水印的特點是:以復制古今中國名畫為見長,工藝技術難度 大,生產(chǎn)過程長,印量少,成本高,它復制的印刷品屬高雅的文化消費品,消費的對象是中 外 文藝界的上層人士,而不是普通的工農群眾。正確認識了自身的特點,明確了服務對象,自 然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有了正確指導思想,榮寶齋才真正走上了正常發(fā)展的道路( 彩圖20-4)。

0759b.gif (38845 bytes)彩圖20-4

他們首先試印聞名中外的敦煌壁畫獲得成功。繼而又在徐悲鴻先生的親自指導下,試印他的 名作《奔馬》,獲得藝術界的好評。又成冊、成部地印刷了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從此,當代 一些名畫家的作品陸續(xù)問世。在此基礎上又將國家收藏的唐、宋、元、明、清歷代繪畫珍品 ,如唐代周??作的《簪花仕女圖》、宋代馬遠作的《踏歌圖》、元代趙孟俯作的《秋郊飲馬 》、 明代文徵明作的《蘭亭修禊圖》、清代石濤、朱耷、鄭板橋等多人作品,一一通過木版水印 使之展現(xiàn)于中外藝壇。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期這一段時間里,榮寶齋的木版水印不僅繼承了前人的印刷方法, 而且 還有不少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由從前只能印制大不及尺的信箋,到能復制盈丈巨幅;由從前只印 淡彩,到印制濃墨重彩;由從前只能在紙上印制,到可以復制到絹上……。這段歷史,是前 所未有的。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榮寶齋共印制出版古今大小作品4000多件,行銷48個國 家和地區(qū),曾在28個國家舉辦過展覽,使古老的中國印刷術在國際上重放異彩。最能反映木 版水印技藝的卓絕要算對五代顧宏中作畫《韓熙載夜宴圖》的復制了。這幅畫為北京故宮博 物院收藏的國寶之一。

五代(公元907-960年)南唐畫院畫師(侍召)顧宏中,以工筆重彩描繪在野宰相韓熙載豪華家 宴的場面。其中46個人物神態(tài)各異,錦繡服飾,歌舞飲宴的情景,場面宏偉,氣勢非凡,是 1000多年以來少見的藝術珍品。作品全長除題記和裝潢之外,就有343厘米長,為舉世皆知 的孤本。榮寶齋為了印制這幅畫,特制了最好的畫絹,動用了石青、石綠、朱砂、赤金等礦 物顏料和金屬色,歷時8年,雕刻了1600多塊木版,僅僅印制了35幅。由于勾、刻、印、裝 的精工制作,復制品達到了酷似原作,幾可亂真的地步。使中國古老的木版水印在當代又升 華到了更高的技藝水平。一位外國專家贊揚說:"藝術品的精美,說明藝術品制作過程本身 就是十分精美的藝術。" 1982年4月,榮寶齋的木版水印參加由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組織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技術展覽"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安達略省科技中心展出6個月,受到當?shù)厝A人和外國人士的交口稱贊。

2.朵云軒

為中國木版水印的繼承和發(fā)展同樣作出貢獻的還有上海的朵云軒。

朵云軒成立于晚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開始只不過是書畫箋宣行業(yè)。由于社會經(jīng)濟 不振,人民生活貧困,朵云軒雖是慘淡經(jīng)營也是每況愈下。五十年代以后,政府關心 民族文化事業(yè),1955年向朵云軒派遣干部,加強領導,又從社會上招回勾、刻、印、裱技術 工人10余名。把朵云軒并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并撥款在衡山路為它建造木版水印大樓。

1958年,上海市出版局為了擴大木版水印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廣招流散在社會上的木版水印刻版、 印 刷、裝裱的老藝人,并從北京榮寶齋聘來技師,同時還將上海出版學校木版水印班畢業(yè) 的26名學生招收進來,組成一支新老結合、工藝完整的木版水印隊伍。

1961年初,朵云軒又從上海美術出版社劃出獨立經(jīng)營,開始走上了自立發(fā)展之路。從1958年 到1966年,朵云軒先后復制的名畫珍品達530余種。

明代仇英的《秋原獵騎圖》,雕刻木版達190多塊,唐閻立本的《步輦圖》,雕版達200多塊 。雖然印版、印次很多,但套印卻不差毫厘,真可謂巧奪天工。如齊白石的《紅蓮鳴蟬》, 長138厘米,寬61厘米,這樣巨幅畫面也不能有絲毫錯印。

1962年和1963年,他們先后在北京、沈陽、武漢、廣州、合肥等大城市成功地舉辦了《朵云 軒書畫復制藝術展覽》,尤其在香港的展出,更是轟動一時,受到香港同胞的歡迎。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朵云軒也難以幸免。歷經(jīng)10年浩劫,粉碎"四人幫"之后, "春風又綠江南岸",朵云軒不但很快恢復,而且在國畫復制的技藝上更上一層樓。

朵云軒復制的原則是尊重原作原樣,力求保持原作的韻味和風采。復制時不僅采用與原作相 似的宣紙和上乘的國畫顏料,更重要的是運用??版疊印技巧,力求再現(xiàn)原作的筆墨神韻。

南京博物館收藏的《雜花圖卷》是明代畫家徐謂的代表作,一級藏品。畫面筆墨奔放,氣勢 磅??,堪稱一代佳作。朵云軒花3年時間刻版250余塊,精心套印數(shù)千次,復制了10幅,1984 年在香港舉辦的首屆"上海書展"上《雜花圖卷》以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原作的復 制技巧,受到香港藝術界的高度評價。

3.木版年畫

中國雕刻木版年畫印刷,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民間也有廣闊的市場。它采用傳統(tǒng)雕版印刷術 同民間繪畫藝術相結合的方法,題材多選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喜慶、吉祥的內容,再加上構 圖夸張,色彩艷麗,既有東方民族的審美特色,又具濃郁的地方鄉(xiāng)土風情。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 ,逐漸形成了中國木版年畫南北的幾大流派生產(chǎn)地,它們是:蘇州的桃花塢、天津的楊柳青 、山東濰縣的楊家埠、河南的朱仙鎮(zhèn)以及四川的綿竹和廣東佛山。它們各具特色,自成一派 ,為繼承和發(fā)揚 中國的木版印刷作出了貢獻。它們在"古為今用"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印制了大量 優(yōu)秀的年畫作品,深受大眾的喜愛。特別是近10多年,古老的木刻年畫又煥發(fā)了青春,先后 在意大利、比利時、聯(lián)邦德國、日本等國展出,以色彩鮮明,構圖新穎,濃郁的民間藝術特 色,博得了"東方藝術之花"的美稱。

(1)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

楊柳青年畫創(chuàng)始于明代,頂盛于清代康、干年間。到清末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已有相當影響。楊 柳青年畫印刷,除了幾家較大的作坊以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是民間家庭作業(yè)。本世紀以來由于 農村經(jīng)濟的貧困,加之多年戰(zhàn)爭的影響,楊柳青木版年畫已日漸衰微,瀕臨絕境。

1949年,文化部發(fā)布《關于開展年畫工作的指示》,這以后天津榮寶齋和德裕 公畫莊同楊柳青畫業(yè)合作社合并,組成天津楊柳青畫社。到1980年,年畫社有職工180多人 。

楊柳青年畫以其雕工精細,刀法純熟,色彩艷麗,線條流暢而極富表現(xiàn)力。

(2)山東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也是中國北方有名的年畫之一。為了 發(fā)展這一民間藝術,經(jīng)主管文化部門批準,于1979年成立了山東濰縣年畫研究所。他們一方 面整理挖掘民間傳統(tǒng)的畫版畫樣,一方面研究創(chuàng)作新年畫,改革年畫印制工藝,提高年畫的 品質。這個研究所有工作人員25人。幾年來從民間收集到傳統(tǒng)印版300多塊,成套的130多 塊 。為了使古老的雕刻木版年畫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適應當代人的審美要求,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印制 了中 堂畫、賀年片等10多個新品種。通過對傳統(tǒng)印刷工藝的改革,年畫的品質已超過了歷史的 最好水平。

(3)河南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

北宋時以河南開封作為京都,朱仙鎮(zhèn)位于開封以南45華里。自宋元明清以來,這里一直是中 國木版年畫印刷地之一。傳統(tǒng)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采用雕木版與鏤空版相結合套色水印的工藝 。年畫的內容大多是民間喜聞樂見的門神、財神、◆神、中堂、斗方、對聯(lián)等。不僅在國內 流傳至山西、陜西、安徽等地,還遠銷日本、美國、澳大利亞。

二、古籍雕版印刷

十九世紀中葉以后,在鉛印、石印等近代印刷術西法東漸的沖擊下,古老的雕版印刷逐漸走 向衰 微,但并未絕跡。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生產(chǎn)地,都有百年或幾百年的生產(chǎn)歷史,有著豐 富的技術經(jīng)驗和保存了大量極有價值的版片。還因為他們刷印的書籍,仍然保持著中國典籍 的特色,無論是開本和裝幀,同典籍放在一起,渾然一體。而現(xiàn)代印刷的書籍同典籍很難 協(xié)調 同處。所以這些印刷品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雕版印刷是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主 管部門對祖 國的文化遺產(chǎn)實行積極保護政策,對收藏的善本、孤本都妥為保管,對一些有一定基礎,又 有保存價值的刻印社、刻經(jīng)處,則給予扶持,使之恢復生產(chǎn)。

1.廣陵古籍刻印社

江蘇揚州位于大運河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南北通衢的文化名城,雕版印刷業(yè)有一 定 基礎。民國初年陳恒和在揚州創(chuàng)辦"陳恒和書林",廣收鄉(xiāng)土文獻、典籍名著刊刻梓行。陳 恒和1937年去世后,其子陳履恒繼承父業(yè),直至1956年公私合營。

1960年,國務院要求各地把散失的古籍雕版分點集中進行整理。江蘇省出版部門批準在揚州 成立廣陵古籍刻印社,專事古籍發(fā)掘整理和雕版印刷。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廣 陵社關閉了12年,直至1978年才重建復業(yè)。廣陵社復業(yè)以后,為振興傳統(tǒng)雕版印刷,廣泛羅 致人才,聘請了許多流散在民間的雕版印刷老藝人,還培養(yǎng)了一批年輕新秀。復社以來,廣 陵社共出版雕印古籍近百種,其中大多數(shù)為舊版重印,或原版補刻重印,少量為重新???。像《暖紅室匯刻傳奇》、《四明叢書》、《禮記正義??庇洝贰ⅰ队霸境o集注》、《 咸同廣陵史稿》、《杜詩言志》等數(shù)十種具有較高文史學術價值的古籍,深受海內外學者、 專 家的好評。他們還整理出版了《本草經(jīng)疏》、《幼科鐵鏡》、《銅人俞穴針灸圖經(jīng)》等一批 古代中醫(yī)藥名著。這些古籍全部采用傳統(tǒng)工藝,宣紙綾面,錦裝函套,裝幀古樸典雅,不僅 內涵較高的文化品位,還表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像廣陵古籍刻印社這樣,能全面繼承古老 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具有木版古籍的保藏、整理、雕刻、印刷、裝訂全套生產(chǎn)工藝的單位,國 內實屬罕見,被譽為"江蘇一寶"(彩圖20-5)。

0762.gif (38734 bytes)彩圖20-5

廣陵社多次接待海內外專家、學者的訪問,國內多所高等學校歷史系、圖書情報系、古文獻 專 業(yè)的師生參觀訪問。他們一致反映:廣陵古籍刻印社是學習中國文化史、圖書史、雕版印刷 史的最好課堂。

2.印經(jīng)院

中國的雕刻木版印刷,與佛教文化有著一千多年的不解之緣?,F(xiàn)存唐武周時期刻印的《妙法 連華經(jīng)》、《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jīng)》和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皆為佛教經(jīng)典??梢哉f,雕版印刷在佛教文化的傳播及學術交流上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1952年4月,在南京成立金陵刻經(jīng)處護持委員會,先后從全國8個省16個地區(qū)調集大批經(jīng)版, 在唐玄奘法師誕辰1200周年之際,出版了《玄奘全集》。從1981年起,又先后印刷了《百喻 經(jīng)》、《凈土四經(jīng)》等160余種,計28萬余冊。

青海的塔爾寺是一座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寺內設專門從事雕刻木版印刷經(jīng)文的印經(jīng)院。該 印經(jīng)院一直保持著傳統(tǒng)的、特有的雕刻、印刷工藝。雕刻木版:在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樺木板的正反 兩面反貼上書寫經(jīng)文的墨稿紙,用刀具手工進行雕刻,制成反體文字凸印版;印刷:用棉紗 團蘸取少量黑墨汁,均勻地涂到版面上,鋪上一張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紙,用牛毛團在紙上進行擦壓 ,即可在紙面印上正體經(jīng)文。依此將一塊木版正反兩面的文字轉印到一張紙上,即為一帖。印好的經(jīng)文書帖不用裝訂,只需按頁碼順序疊摞捆扎在一起(彩圖20-6)。

0763.gif (41399 bytes)彩圖20-6

該寺現(xiàn)收藏經(jīng)版數(shù)萬片之多。印經(jīng)院所印《圣宗喀巴師徒三人全集》、《塔爾寺》等都是素 負盛名的重要經(jīng)典。

中國西藏由于交通不便,內地的近代印刷術很難普及,因而古老的雕刻木版印刷一直在一些 寺 院里使用著,他們是日喀則那塘寺印經(jīng)院、拉薩布達拉宮印經(jīng)院。另外在四川德格縣更慶寺 內的德格印經(jīng)院、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尼禪定寺的卡尼禪寺印經(jīng)院及甘肅拉卜楞寺印 經(jīng)院等,都一直在從事著雕刻木版印經(jīng)工作。

3.北京智化寺重印《干隆版大藏經(jīng)》

為了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文物出版社在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支持下,決定利用北京智化寺珍藏比 較完整的《干隆版大藏經(jīng)》的版片,重印這一佛教經(jīng)典。原有經(jīng)版共7萬余片,這次刷印 又重新補刻版片23989片。全部版片重約400噸。刷印工程自1987年10月開始,至1990年6月 完工,共印裝了60套。全書共計7600萬字,分為724函,每函10冊。這可以說是本世紀以來 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古籍刷印工程。

相關資訊

  • 油墨買1kg=2kg:知道油墨標準指標的重要性

    對于印刷油墨,我們也有自己的認識:   【要點1】ISO 12647 平版四色油墨標準…   【要點2】油墨一般特性檢驗與指標…   1. 廠牌/ 型號/ 顏色  2. 生產(chǎn)日期/ 存儲期  3. 保質期限  4. 包裝外觀  5. 重量 ( 扣除鐵罐重量)  6. 破損/ 變形   …

    2025/4/30 7:38:29
  • 五大高精度水墨彩印技巧,高清水印從業(yè)者及企業(yè)技術管理人員必看!

    隨著瓦楞紙品包裝行業(yè)技術的不斷進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客戶對瓦楞紙箱的印刷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最開始簡單的一色、二色、三色,發(fā)展到應用廣泛的四色、五色等疊印套色,再到目前的六色、七色、甚至八色的高清水墨彩印技術。針對這些印刷色組的增多,除了美化了紙箱包…

    2025/4/28 7:52:21
  • 高精度燃油濾紙的生產(chǎn)工藝

    一般的燃油濾清器采用星形濾紙折疊結構,在這類燃油濾清器內部,折疊的濾紙和塑料或金屬濾清器的兩端連接,污油進入后,由濾清器外壁經(jīng)過層層濾紙過濾后到達中心,潔凈的燃油流出。這種濾紙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濾紙?! 「叨说陌l(fā)動機則采用高精度濾紙,螺旋式燃油過濾器…

    2025/4/24 8:06:11
  • 開膠散頁問題的解決方案

    2016年“3?15”質檢活動首次提出了解決開膠散頁問題的“一提高”要求。針對出版物質量管理的“痛點”:開膠散頁問題,總局發(fā)揮了協(xié)作優(yōu)勢,組織專項攻關,進行了原因分析,編寫了解決方案,效果顯著?! ?jù)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品中“開膠散頁”問題大幅下降,比上一年…

    2025/4/24 8:05:09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