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琳瑯滿目的印刷品里,有一類很特殊的印刷品,這就是有價證券和證照。所謂有價證券, 是指有一定價格,并代表某種所有權(quán)或債權(quán)的一種憑證。貨幣本是商品等價交換的中間媒介 ,因為它自身具有一定價格,所以貨幣同公債、債券、國庫券、股票、支票及其他票據(jù)一樣 ,都看作是有價證券。貨幣又分鑄造金屬幣和印刷紙幣。紙幣又稱鈔票,由于它輕薄便捷, 又能大量印制,所以紙幣一直是貨幣最主要的流通形式。證照,像身份證、護照、信用卡等 也是印刷品,是為特定目的而證明事物和身份的憑證。它雖然沒有價格,由于它的特殊作用 ,同有價證券一樣,要求具有一定防偽功能。郵票雖不屬于貨幣,不能作為證券在市場流通 ,但它的有價性,防偽性同貨幣有共同的一面,所以把郵票印刷也看作是有價證券印刷。
鈔票是商品社會中能同一切商品等價交換的特殊商品,幾乎人人都要同它打交道。由于對紙 幣防偽性的特殊要求,自然紙幣印刷的工藝方法、原材料加工等同一般印刷就很不相同。它 是用特殊加工制做的印版、紙張、油墨,用特殊的印刷機器,在嚴格保密、嚴密管理的印刷 廠里印刷出來的。
1.當代中國的印鈔工業(yè)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可想而知,在中國市場上流通的紙幣的發(fā)行量是很 大的,這就需要一定的印鈔生產(chǎn)能力來維持市場上紙幣的正常流通。
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它是統(tǒng)管全國金融、貨幣的國家銀行。印鈔工廠就是由 設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接管理。當代中國的印鈔工業(yè),是在原來北京、天津、沈 陽 、上海幾家印鈔、造幣廠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49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管轄的印鈔、造 幣廠10多家。這些工廠多數(shù)規(guī)模小,設備落后;結(jié)構(gòu)不合理,完全集中在東部沿海幾個大城 市,分布也不均衡。
五十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一方面對原有的印鈔、造幣廠進行調(diào)整,將上海、天津、沈陽的 一 些工廠交給地方轉(zhuǎn)產(chǎn)一般印刷用品,如將人民銀行上海鐵工廠交給上海市重新組建印刷機器 制造 廠,即以后的上海人民機器廠;另一方面,在西安建設新的印鈔廠——西安人民印刷廠。19 57年又將天津油墨廠移交給天津市,改由天津市輕工部門領導,成為天津市油墨制造廠。
1956年在輕工業(yè)部的支持下,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保定市建設造紙廠,專門生產(chǎn)鈔票用紙。這是第一家專業(yè)生產(chǎn)印鈔用紙的造紙廠。它生產(chǎn)的印鈔用紙,為以后中國印鈔工業(yè)的發(fā)展, 提高鈔票的防偽性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
中國第三個五年計劃是從1966年開始的。出于當時國際形勢的考慮,國家完全處在一種"備 戰(zhàn)"的氣氛中,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從1965年開始在四川建設后方印鈔基地,形成一個包括 印鈔專用機械制造、印鈔紙生產(chǎn)、印鈔廠及附屬設施的印鈔工業(yè)聯(lián)合企業(yè)公司。以后又相繼 在山西、江西建設印鈔廠,使中國的印鈔生產(chǎn)力較過去有了較大的提高。
在內(nèi)地新建印鈔生產(chǎn)基地的過程中,正值"文化大革命"的10年內(nèi)亂時期,基地的建設難免 受到干擾。"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以后,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糾正了過去在內(nèi)地 建設中一些偏差作法,對這些工廠布局重新進行調(diào)整。到九十年代,中國的印鈔工業(yè)在布局 上 是東、西、南、北的合理分布,在結(jié)構(gòu)上有機械、造紙、印鈔的專業(yè)分工,形成了一個自立 完整的,現(xiàn)代化的印鈔工業(yè)體系。
2.證券印刷的技術進步
證券印刷,特別是鈔票印刷,出于對防偽性的特殊要求和生產(chǎn)中嚴格的保密管理,給印鈔生 產(chǎn)披上一層神密的外紗。因此,有關鈔票印刷的技術情況外人是鮮為知曉的。
印鈔盡管有其特殊性,但是鈔票終究是印刷品,它也是先有原稿,利用制版、印刷的復制轉(zhuǎn) 印技術,把油墨從印版轉(zhuǎn)移到紙上而完成的。所以說,印鈔過程仍然是印刷過程。與一般印 刷不同的,只是它對制版、油墨、鈔紙、印刷機械有一些特殊要求而已。所以人們往往把鈔 票(或有價證券和證照)印刷看作是特種印刷。這么說,印鈔的技術進步,歸根結(jié)底有賴于整 個印刷技術的進步。
(1)制版技術。
為了提高有價證券的防偽性能,往往不是單用一種方法來印刷,而是 在平印、凸印、凹印三種印刷中選擇其中兩種或三種印刷方法套印而完成的。
雕刻凹印是有價證券印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印刷方法,用的印版即雕刻凹版。雕刻凹 版又分手工雕刻和機械雕刻。其中手工雕刻人物肖像和風景、建筑等最常見。與其說手工雕 刻是一門技術,不如說是一門藝術,是雕刻技師憑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依照原稿的藝術風格、 表現(xiàn)主題以及畫面構(gòu)圖、階調(diào)的變化等因素,用手中的刻刀,在版材上,刻畫出深淺不同的 點線,疏密不同的組合,使之再現(xiàn)原稿的神韻。這是雕刻師利用特殊的工藝條件,對藝術品 的二次再創(chuàng)作,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jié)合。這種僅僅依靠點、線千變?nèi)f化組合成的畫面,既 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又具高度的防偽性能。即使技藝高超的雕刻技師,以同一原稿雕刻的 同樣兩塊版,也不能做到毫無二致。這表明手工雕刻凹版是不能再用手工雕刻復制的。所以 幾十年來,手工雕刻制作凹版,一直在證券印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是把手工雕刻的凹版畫面作為證券的主題畫面,放在顯要位置,在畫面的周圍再用一些 文字、幾何圖案或花紋作為陪襯。這些圖案、花紋和底紋,就是用機械雕刻而成的。這種雕 刻機是制做雕刻凹版的專用機械,只有在少數(shù)印鈔工廠生產(chǎn)中使用,一般印刷廠是不具有這 樣條件的。
在證券印刷中平印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平印制版就要用照相制版。在鈔票照相制版方面,同一 般的平印照相制版沒有什么不同。不過一個鈔票版的版面很小,一張大的印版版面是由幾十 個票面圖版拼組而成的,俗稱拼版。五十年代以前,拼版工作完全由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 , 拼版的精度也不高。六十年代以后,陸續(xù)添置自動連續(xù)拍照機和自動連續(xù)曬版機,不僅提高 了勞動生產(chǎn)率,拼版的精度也大大提高了。
(2)印刷技術。
鈔票按面值的大小,分為主幣和輔幣。為了增強主幣的防偽能力,一 般用防偽能力強的雕刻凹版來印刷主幣。在平、凸、凹三種印刷方式中,凹印使用的壓力是 最大的,印刷速度也是最慢的。五十年代以前,鈔票凹印用的是平臺凹印機。印版平置在機 器 平臺上,版臺沿四方形路線周而復始的運轉(zhuǎn),在四方形運轉(zhuǎn)中完成上墨、擦版、鋪紙(壓印) 、揭紙四道工序。這些工序主要靠人力操作,可想而知,工人的勞動強度是很大的。
1954年從德國引進完全自動化的輪轉(zhuǎn)凹印機,六十年代以后,國產(chǎn)輪轉(zhuǎn)凹印機陸續(xù)取代了落 后 的平臺凹印機,不但提高了印刷質(zhì)量,也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凹印印刷中擦版也是 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平臺機上原是人力操作,改為輪轉(zhuǎn)印刷后,用塑料水溶液機械自動擦版, 還實現(xiàn)了擦版液回收處理循環(huán)使用的新技術。
凹版印鈔工藝在六十年代還進行過另一重要改革,即將濕紙凹印改為干紙凹印。老式平臺濕 紙 凹印,印刷前必須把紙潤濕,印刷后再烘干。改為輪轉(zhuǎn)凹印后干紙印刷,不僅免除了紙的濕 、干處理,還提高了紙的印刷精度和生產(chǎn)效率。
自六十年代以后,印鈔廠還使用一種干膠印印刷技術。這種印刷其實就是凸版印刷與膠印間 接 印刷相結(jié)合的印刷方法。印版是凸版,把這種凸印版——當然,這種凸印版不能像一般凸版 那么厚,要求厚度在1mm左右——裝在特殊膠印機的印版滾筒上,不用輸水裝置,凸版上的 印墨先轉(zhuǎn)印到橡皮滾筒上,再經(jīng)橡皮滾筒轉(zhuǎn)印到紙張上,完成印刷。由于這種印版不用水潤 濕 版面,但又使用膠皮滾筒,所以稱"干膠印"。鈔票的底紋、花紋一類圖案往往就是使用干 膠印印刷的。這也是在普通印刷廠里,很少見到的一種印刷方式。
(3)防偽技術。
鈔票印刷的特殊性,就在于它采用了一系列的防偽技術。40多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綜合印刷水平的提高,印鈔技術的發(fā)展,印鈔防偽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
制版防偽技術。制版防偽是鈔票印刷早期主要采用的防偽手段。在設計鈔票圖案、花紋 時,有意地設計一些"暗記"。一般情況下,還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偽作用。100多年來, 手工雕刻凹版一直是最有效的防偽手段。
紙張防偽。一般紙張,性能盡管很好,也不具有防偽作用。自從1956年中國人民銀行保定 造紙廠投產(chǎn)以后,中國有了自己的鈔票紙專業(yè)造紙廠,鈔票用紙才有了防偽能力。其中紙張 的"水?。⒓夹g就是鈔票紙重要的防偽手段之一。"水?。⑹氢n票紙在紙漿抄造過程中產(chǎn)生 的。在透射光照射下觀看"水?。ⅲ诩垙埳嫌忻黠@的透射光明暗不同的圖案。顯然,只有 專業(yè)鈔紙廠才能生產(chǎn)出"水?。⒓垇恚@就起到防偽的作用。
油墨防偽。油墨防偽也是當代防偽印刷技術中很重要的防偽手段。在第四套人民幣50圓和 100圓面值的票面上,用熒光油墨印有"50"和"100"的數(shù)字。這種熒光油墨印跡,在一般 光照下并不明顯,一旦用紫外光照射,熒光油墨立即會反射出淡藍綠色明亮的熒光,數(shù)字也 就顯示出來。這一防偽檢驗技術在銀行、商場里已普遍得到應用。自改革開放以來,鈔票的社會流通量明顯增加,市場經(jīng)濟中難免魚目混珠,偽造人民幣的事 時有發(fā)生。應該說紙張的"水?。⒓夹g,和熒光油墨的應用,對鈔票的防偽確實起到了一定 作用。
印刷防偽。當代鈔票在印刷過程中,很少只使用一種防偽手段,往往是制版、紙張、油墨 和印刷多種防偽技術綜合應用。印刷防偽即是在印刷過程中由于使用不同的色模版,在同一 塊印版上印出不同的顏色。例如第三套人民幣的花紋印刷使用的"接線"技術就是如此。
3.四套人民幣的印制
從1948年至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共發(fā)行了四套人民幣。這四套人民幣發(fā)行在不同歷史時期, 不但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也體現(xiàn)了鈔票印制技術的不斷進步。
(1)第一套人民幣的印制。第一套人民幣印制于1948年至1950年間,共有12種面額,60個票 種 ,最小面額僅1元,最大面額為5萬元(印制出來后,未發(fā)行流通)。當時國內(nèi)還處于戰(zhàn)爭狀況 ,印制技術條件有限,物資供應困難較多。所以這套鈔票只能以平版印刷為主,還有少量 石 印。只有面額較大的才使用平凹套印。由于這套人民幣面額大、票種多,防偽性不強,五十 年代初就停止生產(chǎn)。
(2)第二套人民幣的印制。第二套人民幣開始印制于1952年,有11種面額,13個票種。
五十年代起,政府為了穩(wěn)定市場物價,進行貨幣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1955 年3月1日起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同時兌換回收舊幣,新幣的幣值定為舊幣幣值的萬分之一。即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值于第一套人民幣10000元。
為了體現(xiàn)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平等、友愛、團結(jié)的大家庭,鈔票還印上了漢、蒙古、維吾爾 、藏四種民族文字。
第二套人民幣印制技術較之前者有很大進步。除了分幣是用平版印刷之外,角幣正面使用凹 印,背面使用平印。1元以上鈔票正、背面都使用凹印。5元、10元大面額鈔票曾委托前蘇 聯(lián) 代為印制,到六十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以后,才停止使用蘇方代印的鈔票,并換用同種 面額國內(nèi)印制的鈔票投放流通。
(3)第三套人民幣的印制。在第二套人民幣印制技術的基礎上,吸取當時先進的防偽技術又設 計了第三套人民幣。從1959年開始設計,到1963年投入生產(chǎn),準備工作花了4年時間,其中 技術難度最大的10元券,于1965年底投入印制。第三套人民幣總共7種面額,9種版面,印成 后陸續(xù)發(fā)行投放市場,同第二套人民幣混合流通。
第三套人民幣使用的油墨、紙張的性能較之前兩套都有明顯提高,還采用更為先進的"水印 " 和"接線"防偽技術。特別是它使用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平凸版四色接線印刷機和三色凹版 印鈔機,印制的品質(zhì)大大超過了國內(nèi)過去的印鈔水平。其中5元券受到國際印鈔界的高度 評價,被認為是"舉世公認之紙幣精品"。
(4)第四套人民幣的印制。第四套人民幣于1986年7月開始印制,1987年4月以后陸續(xù)投放市場 ,同 第三套人民幣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主幣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面額; 輔幣有1角、2角、5角3種面額。
八十年代以前,市場上流通的鈔票最大面值是10元。改革開放以后,為適應日益繁榮的市場 經(jīng) 濟中金融流通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于九十年代以后,在第四套人民幣中又相繼發(fā)行了面值 為50元和100元的大 面額鈔票。無論從設計藝術和印制技術還是從防偽能力來說,大額人民幣都達到了中國鈔票 印制技術的最高水平。
小小郵票,方寸之間,由于它選題廣泛,構(gòu)圖奇妙,并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反映一國的風 土民情,因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而盈得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喜愛。
1.郵票的生產(chǎn)
中國郵票是由郵電部統(tǒng)一設計,組織生產(chǎn),發(fā)行流通的。1949年至1959年7月,這段 時間的郵票主要由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印制。其中有上海商務 印書館平版印制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第 二套紀念郵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紀念》郵票及其他郵票由北京人民印刷廠(現(xiàn)北京 印鈔廠)采用雕刻凹版印制,以后不少郵票陸續(xù)由上海市印刷一廠、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和 華東稅務管理局印刷廠用平版印制。上海大業(yè)印刷公司、上海人民印刷廠用雕刻凹版,華東 郵政南京印刷廠用凸版印制過郵票。以上這些印刷廠家在北京郵票廠建立以前曾經(jīng)為郵票 的印制工作做出了不少貢獻,他們所印的郵票有的至今在集郵愛好者手中視為珍品。
1959年7月北京郵票廠建立以后,中國建立了自己的郵票印刷專業(yè)廠,從此結(jié)束了郵票到處 印制的局面,從而使郵票生產(chǎn)進入一個穩(wěn)定、集中、規(guī)范的新時期。
郵電部于1954年開始籌建北京郵票廠,選派人員出國學習郵票印制技術及郵票管理,聘請捷 克專家到中國幫助郵票廠建設。工廠于1959年建成并引進了當時國際上先進的郵票制版設備 及瑞士的"唯發(fā)"郵票印刷機、刷膠機等設備,印制手段平、凹、凸工藝技術齊全。郵票廠 建立已有37年的歷史,共印制了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紀,94M《梅蘭芳舞臺藝術 小型張》、紀,99《第27屆世界乒乓球錦票賽》、紀,106M《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 》、 紀114《中日青年友好大聯(lián)歡》。特,38《金魚》、特44《菊花》、特,56《蝴蝶》、特,5 7《黃山風景》、特,63《殷代銅器》、《毛主席詩詞》、T.41M《從小愛科學》小型張 、T.28M《奔馬》小型張、T.29《工藝美術》、T.《齊白石作品選》、T.46《庚申年》( 第一輪生肖猴票)、J.25《全國科學大會》小型張、J.128《國際和平年》、J.133M《孫中山 誕生一百二十周年》小型張、J.140《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周年》、J.142《中國藝術節(jié) 》。普21《祖國風光》普通郵票、普23《民居》等多種郵票達930多億枚。這些郵票受到國 內(nèi) 外集郵愛好者及印刷界的好評。在多屆政府間郵票印制者會議組織的郵票印制評比中,中國 的《蘭花》、《韓熙載夜宴圖》、《杉樹》等先后被評為最佳印制郵票獎。同時還 有多種郵票在國內(nèi)歷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中獲最佳印刷獎。
2.郵票印制的幾種工藝
(1)凸版郵票印制工藝流程。
郵票名稱:"特53《中國民間舞蹈》第二組",發(fā)行日期1963年。
原稿◆照相分色◆加網(wǎng)◆連拍(將一枚郵票的圖案連拍成一版郵票)◆曬版(銅版)◆修版腐蝕 打樣◆送郵政主管部門批樣◆印刷(魯林機,一色一機),幾種色印完后◆打孔(排針,當時 凸版打孔較落后)◆郵票檢查◆復數(shù)打碼◆包裝◆發(fā)運。這是一種落后的工藝,早已不采用 。
(2)平版郵票印制工藝流程。
郵票名稱:"T162《杜鵑花》",發(fā)行日期1991年。
原稿◆電分◆彩色桌面修正及拼版◆曬版◆打樣◆送郵政主管部門批樣◆印刷(4開4色平印 機)◆打孔(豎式程控打孔機)◆裁切◆郵票檢查◆復數(shù)打碼◆包裝◆發(fā)運。
(3)照相、雕刻凹版郵票印制工藝流程:
1照相凹版(影寫版)郵票制版工藝。影寫版郵票的制版工藝有兩種,一種是傳統(tǒng)的凹版制版 工藝,另一種是由于近年來引進了電雕機而出現(xiàn)的OT(平凹)轉(zhuǎn)換新工藝。
傳統(tǒng)的照像凹版郵票制版,先將原稿進行照相分色,分解出所需要的幾個顏色的連續(xù)調(diào)陰 片 (其尺寸比郵票的規(guī)格尺寸要大些,以便于人工進行修整),然后進行人工修整,修好后再通 過照相連拍機,將各色版的陰片一一縮成與郵票的規(guī)格尺寸相同的陽片,連拍成幾十枚或 上 百枚一版的整版郵票的多色陽片,最后進行制版。制版時先將凹印用的網(wǎng)格也稱網(wǎng)線曬到 碳素紙上,再將郵票的圖案(陽片)也曬到已曬有網(wǎng)格的碳素紙上,然后把碳素紙上已帶有網(wǎng) 格的圖案過到(轉(zhuǎn)移)早已準備好的印筒上(印筒的主體是鋼質(zhì)的,在其表面鍍有一層電解銅 ,并經(jīng)過車磨拋光),用不同濃度三氯化鐵溶液進行深淺腐蝕,最后再鍍上一層鉻(提高耐印 力),即可供上機印刷。
傳統(tǒng)的照相凹版工藝繁瑣,速度慢,生產(chǎn)周期長,產(chǎn)品品質(zhì)穩(wěn)定性差,且技術難度大不易掌 握 ,青工學習困難,目前已很少采用。如1959年10月1日發(fā)行的由北京郵票廠印制的第一套紀 念郵票紀62《五四運動40周年》郵票就是這種工藝。此工藝一直運用到1985年,在長達26年 中所印制的照相凹版郵票都是這種制版工藝。
新的照相凹版是采用OT轉(zhuǎn)換、電子雕刻制版工藝。其工藝是將原稿由電子分色機(運用 電分機對郵票彩色原稿進行分色),作出平印的過網(wǎng)軟片,經(jīng)翻考成乳白片(一種特殊的片基 ,是白色透散光的感光材料)后,通過電子雕刻機的光電轉(zhuǎn)換,由雕刻機的刻刀將印筒表面 的電解銅刻成帶有凹印網(wǎng)坑的郵票圖案。同時電子雕刻機通過電腦把一枚枚郵票圖案按規(guī)格 要求刻拼成幾十枚顏色、層次完全相同的整版郵票的印筒,最后經(jīng)鍍鉻就完成了可供上機印 刷的印版。OT轉(zhuǎn)換新工藝的優(yōu)點在于制版速度快,生產(chǎn)周期短,印筒套印準確度高,制版重 復性好,品質(zhì)穩(wěn)定,有利于工藝數(shù)據(jù)化管理和青工學習。其工藝流程:原稿◆電分◆修版 ◆ 拷乳白片◆電子雕刻(印筒準備◆鍍銅◆車磨拋光)◆鍍鉻◆上機印刷(打樣)◆送郵政主管部 門批樣◆正式印刷◆郵票檢查◆復數(shù)打碼◆包裝◆發(fā)運。如1986年發(fā)行的T108《航天》郵票 及至今所發(fā)行的照相凹版郵票都是采用這種工藝制版。
2雕刻凹版郵票制版工藝。先由雕刻師將郵票原稿的圖案按郵票規(guī)格尺寸縮在一塊小鋼版 上,經(jīng)過雕刻師的刻刀用手工刻成粗細、深淺不一的點和線,將畫面中的不同層次表現(xiàn)出來 ,這塊已刻好的小鋼版就是雕刻凹版的原版(稱為原鋼版),由這塊原鋼版再制成印刷用的印 版。在制作印版時先將原鋼版進行熱處理,加強其硬度,然后再用機械的擠壓方法,將小鋼 版上的圖案深淺不一的點、線過到一個小鋼軸的上面(此時鋼軸的圖案線條成為凸起的),小 鋼軸再經(jīng)淬火熱處理硬化后,放在過版機上經(jīng)擠壓將上面的圖案按整版郵票的規(guī)格一枚枚地 過到表面鍍有電解銅層的印筒上(此時印筒上的圖案線條是凹下去的),再經(jīng)鍍鉻,雕刻凹版 的印版就可供上機印刷使用。雕刻版郵票有著特殊的效果,圖案線條分明,墨色厚實,在紙 面上稍有凸起,極細的點、線清晰可辨,色澤經(jīng)久不變,有較強的防偽功能。雖然雕刻凹版 的 制版和印刷技術難度很大,但它防偽性好,所以世界各國的鈔票、證券、郵票等大都采用雕 刻凹版工藝印制。其工藝流程:雕刻原鋼版◆熱處理◆過到小鋼軸上◆熱處理◆過到印筒上 (印筒準備◆鍍銅◆車磨拋光)◆鍍鉻◆上機打樣◆送郵政主管部門批樣◆正式上機印刷◆郵 票檢查◆復數(shù)打碼◆包裝◆發(fā)運。如1981年發(fā)行的普21《祖國風光》普通郵票就是采用雕刻 版印制工藝。
3照相凹版、雕刻版郵票的印刷工藝。北京郵票廠的凹版印刷機是郵票專用的凹印輪轉(zhuǎn)機, 機 型有瑞士唯發(fā)影雕機、法國尚邦公司的六色機、瑞士喬立公司的七色凹印機??捎∷纳?、五 色、六色照相凹版郵票,可印單色雕刻郵票及一雕四影、五影的影雕套印的郵票。這些專用 的郵 票印刷機配有打齒孔(唯發(fā)機打孔器是"平式",尚邦六色機是"豎式"打孔器,喬立公司 的七色機是"滾式"打孔器)和裁切裝置,一邊印刷一邊就可以進行打孔,并按要求裁 切出整張的郵票。照相凹印所用的油墨原先是苯溶性液體油墨,因苯是有毒物質(zhì),對人有害 及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已改用醋酸乙酯墨和水性墨。印刷時將印版浸泡在墨汁中,由刮墨刀將版面 上非圖紋部分的油墨刮去,而圖紋部分在印版的凹下的網(wǎng)坑中,正好儲存著油墨,經(jīng)壓 印將這部分油墨轉(zhuǎn)移到紙張上,再經(jīng)過一色色的套印后,一枚枚精美的郵票就躍然于紙上了 。照相凹版郵票的特點是墨層厚實飽滿,色彩鮮艷濃郁且層次變化豐富,它所表現(xiàn) 出的獨特藝術魅力是其它印刷工藝所不及的。
雕刻凹版郵票所用的印刷油墨是粘稠狀的樹脂油墨,其傳墨形式同凹版相似,但由于雕刻凹 版的圖紋是凹下去的,故印版上非圖紋部分(平面)的油墨則要依靠特殊的擦墨裝置用布將其 擦去(雕刻凹版的擦墨形式還有用水 擦和用紙擦兩種方式)。在裝有毛氈壓印裝置的壓力作用下,將存在凹下 的圖紋中的油墨轉(zhuǎn)印到紙張上。
影雕郵票的印刷就是將照相凹版(影寫版)和雕刻凹版兩種不同的印刷方法組合套印在一起, 印出的郵票既有雕刻線條莊重挺拔,圖案主題景物突出的特點,同時又有照相凹版的艷麗色 彩加以襯托,從而使畫面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也更能使畫面充分體現(xiàn)出郵票圖案設計者的 繪畫意境。如1982年發(fā)行的T.75《西周青銅器》郵票、1963年的特57《黃山風景》郵票等影 雕套印的郵票至今都是人們愛不釋手的珍藏品。
3.郵票印刷走向世界
郵電部郵票印制局于一九九四年成立。是由原中國郵票總公司的郵票設計、儲運部門與北京 郵票廠組合建立。郵票印制局集郵票設計、印制、儲運于一體,是專業(yè)的郵票生產(chǎn)基地,也 是亞洲唯一 的郵票生產(chǎn)企業(yè)。郵票印制局近年來曾先后與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圣馬力諾、瑞典等 國家聯(lián)合印制發(fā)行了郵票,并在1995年,承印了聯(lián)合國郵政署發(fā)行的第4屆世界婦女大會郵 票。這枚郵票印制精美,受到聯(lián)合國郵政署有關人員的好評,為中國郵票印制業(yè)走出國門邁 出了可喜的一步。
4.郵票用紙及打孔
紙張的性能對郵票印刷品質(zhì)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郵票面積小不盈寸,對畫面的分辨力要 求 應該高一些。照相凹版的網(wǎng)線一般在100線 厘米左右,這就要求郵票印刷用紙要潔白細膩 , 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特別是高速輪轉(zhuǎn)機印刷用紙,不僅紙面要光滑潔白,還要具有一定的 抗 拉強度。上海、保定、濟南幾家造紙廠生產(chǎn)的郵票專用紙,基本上具備了良好的印刷適性。
郵票用紙分無背膠和有背膠兩大類。五十年代中國還沒有郵票專用紙,使用的大多是無背 膠紙。北京郵票廠建廠初期郵票背膠使用的是天然糊精膠,到六十年代中期,改用了人工合 成的PVA(聚乙烯醇)膠。
郵票四邊打有針孔,這也是郵票印制的又一特殊之處。中國郵票的打孔器大體上有"線式" 、"滾針式"、"豎式"、"平式"、"滾式"等。郵票齒孔的疏密程度叫"度"。它是指 在20毫米內(nèi)有多少個孔,就表明為多少度。如20毫米內(nèi)有12孔,這枚郵票的齒孔即12度。中 國郵票的齒度有10度、11度、12度、12.5度、13度、14度等。
5.臺灣、香港、澳門的郵票印刷
(1)臺灣郵票印刷。
臺灣郵票的印制工藝,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以雕刻凹版為主,到了六十年代開始采用照相 凹版印制。七十年代后平版印制郵票占多數(shù)。
臺灣郵票的印制廠家除了有臺灣的臺北中央印刷廠、臺灣銀行印刷所、中華彩色印刷公 司等承印外,在早期,還有部分郵票是由國外印制的,其中有瑞士哥瓦錫廠、澳大利亞司派 克廠、日本大藏省印刷廠、英國倫敦哈里森公司等印制。
(2)香港郵票印刷。
香港的普通郵票大都采用平版印刷,紀念郵票、特種郵票則以雕刻凹版和照相凹版印刷為主 。英國統(tǒng)治香港100多年來,香港郵票沒有在祖國內(nèi)地印制過。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 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洗雪了百年恥辱,香港回歸祖國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為了 紀 念這一世界矚目的事件,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郵政署印制發(fā)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 區(qū)成立紀念》郵票一套六枚及一枚小型張。這套郵票是祖國內(nèi)地百年來第一次為香港印制的 。從設計到印制全部由郵電部郵票印制局完成。這套郵票采用了平版印刷工藝,齒孔12度, 圖內(nèi)有熒光測試條,上海江南造紙廠生產(chǎn)的專用郵票紙,背膠膠厚14克。而且整版票帶有條 形碼和連續(xù)號碼。這套郵票發(fā)行后深受香港、內(nèi)地及國際上集郵愛好者的喜愛(彩圖20-7)。

(3)澳門郵票印刷。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租占。鴉片戰(zhàn)爭后 葡萄牙強占澳 門,其發(fā)行的郵票主要以平版和照相凹版印刷為主。郵票的印制主要由葡萄牙托管印制。
1.證照印刷 像公民的身份證、從業(yè)人員的工作證以及外交護照等,這些證件雖不是有價證 券,然而由于它們的特殊作用,雖然無價,都重似有價,因此這些證照的印刷也要像印制有 價證券那樣,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止偽造的能力。只不過由于這些證照 的使用方式不同,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不同的防偽印制技術。這些防偽印制技術與有價證券 的防偽技術也差不多,這里不再贅述。
2.信用卡印刷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使用鈔票或支票一類有價證券,作為銀行、商貿(mào)金錢往來中的支付手段 。用鈔票支付有它便捷的一面,然而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自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 的 發(fā)展,一種新的支付手段在人們與銀行、商貿(mào)的金錢往來中,悄然出現(xiàn),這就是"信用卡" 。它雖然不是鈔票,不能在社會上流通,但持卡人憑它具有同鈔票一樣的支付功能。因此信 用卡的印制也像印制有價證券一樣,要采取特殊的防偽手段。
在中國印制信用卡的工廠有天津人民印刷廠。該廠在五十年代隸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印制 管 理局,命名為國營五四三廠,也是一家印鈔廠。五十年代后期劃歸天津市包裝印刷公司。19 92 年更名為天津環(huán)球磁卡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一家生產(chǎn)磁卡的專業(yè)廠。除生產(chǎn)磁卡外,還兼 營有價證券、防偽包裝等印刷業(yè)務。
該公司引進了世界一流的磁卡生產(chǎn)線、年產(chǎn)磁卡5400萬片,IC卡1000萬片,已先后為中國銀 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印制了長城卡、牡丹卡、金龍卡和金穗卡 等銀行信用卡。1996年該公司又加盟國際制卡商組織(ICMA),成為該組織在中國的唯一成員 。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