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粉、掉毛是指在印刷過程中紙張表面松散粒子的脫落現象,這些粒子主要有單根纖維、填料、膠料和涂料粒子,或是由這些物質的聚集體構成的毛或粉,它們或分散在紙頁表面,或松散地粘在紙張表面,極易脫落。
紙張掉粉、掉毛會造成印刷上臟、堆版,使印刷品圖像文字模糊,混有白斑(點)等。本文著重從紙張結構和涂層結構對印刷紙掉粉、掉毛的影響及一些控制措施進行探討。
掉粉、掉毛的原因
紙張掉粉、掉毛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1)紙張纖維之間或纖維與填料之間的結合力差;
(2)紙張表面的纖維結合狀態(tài)不良或結合強度不高;
(3) 印刷過程中紙面纖維與印版之間因摩擦而產生靜電荷,紙張表面結合不牢的小纖維和填料被帶正電荷的印版所吸引;
(4)在壓印區(qū),紙張因被拉伸和壓縮而導致纖維間結合力減弱,表面結合不牢的纖維或填料脫落下來。
紙張結構的影響及控制措施
1.紙張的兩面性
紙張的兩面性對印刷紙質量的影響很大,可導致印刷品質量不均勻。紙張正面的平滑度較高,著墨效果較好,但表面強度較反面低,在印刷中易掉粉、掉毛。相反,紙張的反面則較為粗糙,著墨效果較正面差,但表面強度較高,在印刷中不易掉粉、掉毛。實際印刷也證明,與紙張正面接觸的橡皮布的堆粉現象要比反面嚴重得多。由于印刷紙的兩面性不利于印刷品質量控制,所以印刷應選用兩面性差別小的紙張。
為了克服紙張的兩面性,目前國內外造紙廠普遍采取了一些措施:①在長網紙機上增設疊網,對紙頁的正面進行適當脫水,使紙張的兩面性能更接近;②采用化學助劑,使填料和細小纖維在反面盡可能附著牢固,減少流失,同時也能增加表面結合強度;③合理使用壓榨和壓光設備,改善紙張的兩面性;④國外一些抄紙設備已采用圓網造紙機,兩面同時脫水,大大減少了紙張兩面的差別。
2.紙張的垂直結構
紙張的垂直結構,即紙張垂直方向(Z)的結構,其中最為重要的結構性質是纖維間的黏結程度,黏結狀態(tài)決定了紙張在垂直方向上的抗張強度,稱為剝離強度或Z向強度。剝離強度在印刷中,尤其在輪轉膠印中十分重要,印刷過程中的掉粉、掉毛就是由紙張的Z向強度不足造成的。第二個重要性質是細小纖維和填料在Z向的分布,紙頁成型過程中,由于網面細小纖維和填料流失大,造成成紙正面細小纖維和填料量高于網面,且它們之間的結合力差,這是印刷過程中紙張掉粉、掉毛的另一原因。
3.紙張的勻度
紙張的勻度表示其結構的均一性,即紙中纖維和其他固體物質(如填料等)的分布(散)情況,勻度好壞對掉粉、掉毛也有一定影響。勻度差的紙頁中細小纖維和填料的含量和分布都不均一,通過壓榨部和壓光機后紙頁的緊度不一致,造成結合強度的差別,引起紙張掉粉、掉毛。勻度不好,還會使紙頁產生云彩花,含有云彩花的紙含水量通常不均勻,為了平衡紙的水分,只好將紙頁干燥,而這樣就易使紙出現掉粉、掉毛現象。
近幾年抄紙多采用雙層成形網,以便更好地支撐紙頁,使紙頁內部保留更多的細小纖維,紙張兩面結構緊密,從而使掉粉、掉毛現象有所緩解。圓網紙機是雙面脫水,除去了紙頁兩面潛在的掉毛物質(粗纖維和細小纖維),能夠生產出結構均一且兩面差小的紙張。
4.紙張表面結合強度
紙張表面結合強度是指纖維、填料、膠料三者間的結合強度,反映了紙張抗掉粉、掉毛的能力。結合力弱的紙在印刷過程中,油墨會把紙表面的部分纖維撕落,而且引起掉毛的力通常是垂直于紙面起作用的,使紙面與印版分離時可能發(fā)生表層局部脫落和起泡。
改善表面結合強度的方法:合理控制打漿,適當提高打漿度,即增加結合力,提高紙的緊度;合理控制填料配比和用量;改進壓榨工藝,適當提高壓榨部壓力,增加紙張緊度;增加壓光壓力,使紙頁進一步壓實;采用表面施膠的方法,使施膠劑滲入到紙頁內部;增加紙漿中長纖維的含量,在打漿過程中纖維切斷要適當,使纖維得到充分疏解和帚化;盡量增加游離羥基的數量,從而增加紙張中纖維間的結合力。
涂料對涂布印刷紙掉粉、掉毛的影響
1.涂布目的
對紙張進行涂布的目的是在由紙漿纖維形成的凹凸不平和帶孔隙的紙面上覆蓋一層由細微粒子組成的對油墨吸收性能良好的涂料,以得到更好的均勻性、平滑性和印刷適印性等。紙張經涂布后,其勻度、緊度、適印性等得到改觀,掉粉、掉毛現象減少。
2.掉粉、掉毛的原因
對于涂布紙來說,其掉粉、掉毛的原因在于:①原紙的結合力不足,使單根纖維和填料粒子與涂層一起從紙上脫落??梢杂迷埍砻媸┠z的辦法來消除,同時還可以防止膠黏劑從涂料層向原紙內滲透,造成涂料層松散。②掉粉不是原紙問題,只是涂料層從紙表面脫落,可以通過增加涂料層中膠黏劑的含量來消除。③膠黏劑的選擇或用量,涂布方法,助劑類型,干燥、固化、熟化的條件,壓光處理等因素也會影響涂布紙掉粉、掉毛的程度。
3.涂布原紙的影響
涂布是以原紙為基材進行二次加工,但對于原紙內部的物理性質改進不大。因此,對于原紙本身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僅靠涂布是不能解決的。
原紙的吸收性能是影響涂層強度和涂層與原紙結合強度的一個因素。涂料涂到原紙表面后,涂料中的水分與膠黏劑會部分轉移到紙內。原紙吸收性過強會造成膠黏劑轉移過度,嚴重削弱填料粒子間的結合強度,印刷時掉粉、掉毛就產生在涂層內部。反之,如果原紙吸收性過小,則涂料的膠黏劑無法黏著在紙面并進入原紙內,從而不能產生足夠的黏結力。因此要求原紙要有一定的施膠度和適當的孔隙率,以確保正常的吸收性。
4.涂料的影響
膠黏劑是涂料的重要組分之一,其作用是促進涂層與原紙表層的黏結。膠黏劑過少,則不能提供足夠的黏結力;膠黏劑過多,會造成涂層發(fā)硬、發(fā)脆。膠黏劑應用得當是涂布紙涂層在印刷時不發(fā)生掉粉、掉毛的保證。
涂料粒子的均勻度是另一個影響因素,涂料粒子不均勻會影響涂料間的結合力,當這種結合力小于印刷時與油墨間的結合力時,就會出現涂料層破碎的現象,所以必須使涂料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在涂料制備時分散及篩選是不可忽略的。好的填料,適宜的分散性,可防止涂布時出現“沙點”,避免印刷時產生脫落現象。
影響印刷掉粉、掉毛的因素多種多樣,除上述因素外,還與原紙、打漿方式、填料種類與添加量及抄造工藝有關。另外,印刷油墨的種類及印刷方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實際印刷時需多方面考慮
來源:科印傳媒--《印刷技術》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