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刷工藝的控制
有了理想的材料、和好的印刷設備我們便有可能印刷出好的印刷產品了,但絕不是一定能印刷出好的印刷品。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有合理的印刷工藝控制了。
(1)曬版。曬版是印刷復制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下面我們來看看曬版過程需要控制的因素:
1)確定正確的曝光時間;2)確定正確的抽氣時間;3)除塵工作;4)階調范圍:2%-98%;5)確定印版的叼口位置;6)曬制曬版質量控制條。
·在曬版工作中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有:
注意PS版本身的質量問題
1.PS版底色不好。2.顯影時間不當。3.顯影后有“藍底”出現(xiàn),引起印刷起臟。4.不易上墨,PS版上機印刷時不易上墨。5.局部“花版”、糊版。6.印刷過程中斷版。7.局部掉字。8.局部掉版。9.PS版表面粗糙度不好10.PS版親墨性、耐堿性差。11.感光性配比比例不當。12.感光膠膜太薄。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在曬版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其中任何一點的出現(xiàn)都會導致印刷品質量的下降,甚至是作廢。
(2)印刷中的水墨平衡控制
①水量控制。實際上在最終的印刷品上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水,甚至我們總是在埋怨水給我們的產品造成了種種缺陷(如由于水的存在導致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光澤度低等)。所以我們總是在尋找一種完全不需要水的平版印刷,于是無水膠印出現(xiàn)了,雖然它有種種有水膠印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只憑一條缺陷就是成本過高,就足夠使它不能更好的推廣。所以我們還要從有水印刷說起,因為版材和油墨的限制,對于傳統(tǒng)的有水印刷設備我們仍然離不開水,我們在印刷中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在空白部分不上墨的前提下,減小用水量,這樣做一來可以減小油墨乳化,使網點邊緣更清晰(油水界限分明),二來可以使油墨順利的傳遞到承印物表面,三可以避免降低由水量過大而引起的承印物表面性能的降低,和承印物的吸水變形。
·保證網點清晰、空白部分不上臟的前提下盡量減小用水量是我們在有水膠印中用水的一個基本原則。有人這樣說有水印刷,控制好水就掌握了印刷,對于產生更好的印刷質量的確是有道理的。
§附(1)如何判斷水量的過量
印刷品上的墨色淺淡,即使增加墨量,墨色也不及時加深;
墨輥上積存的墨量增多,油墨顆粒變粗;
印張吸收過量的水分,正、反兩面水量不均勻,紙張卷曲;
墨膜表面滯留水分太多,加入墨斗的油墨不易攪拌均勻,傳輥有打滑現(xiàn)象;
橡皮布拖梢處有水分粘流,滾筒兩端有水珠滴下;
印刷中斷的前后,印刷品墨色的深淡有較大的差距;
停機后版面不干等。
(2)墨量控制。我們在印刷中對油墨量的控制主要是依據(jù)印樣進行的。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人眼的視覺進行的,不過有經驗的操作者往往能做的很好。
首先我們要根據(jù)產品的工藝特點確定一個合理的色序。不同的色序對于印刷質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然后就是將試印后的樣張與印樣進行比較,這種比較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目測法,即將剛印下來的印張和樣張比較,來鑒別各部位的顏色深淺情況(如果是單色機對先印的黃色不好確定,可借助紅或藍濾色片);一種是手感法,即將剛印下來印張上的圖文用手按一下,如果手抬起時能夠感到有些粘,即說明墨量比較合適。不過這兩種方法要求經驗非常豐富的操作人員才能夠使用,而且主觀性比較強,質量并不穩(wěn)定。
現(xiàn)代比較先進的印刷系統(tǒng),都先后推出了比較完善的墨色調控裝置。如HEIDELBERG的CPC系統(tǒng); ROLAND的CCI系統(tǒng);KOMORI的PQC系統(tǒng)等都提供了智能墨色調控的功能,將對墨色的人工判斷取代為電腦的智能判斷。這些系統(tǒng)為印刷品墨色的科學化和數(shù)據(jù)化提供了可能。
(3)印刷過程中的壓力控制
印刷壓力的存在能夠導致如網點增大等許多問題的出現(xiàn),但由于印刷壓力是印刷過程中油墨轉移的前提條件,又不可能完全回避它。所以同上面提到的水量控制一樣,對壓力控制也提出了一個總的原則,即在油墨能夠合理轉移的前提下,我們提倡使用最小的印刷壓力。這樣做好處多多,如:使網點在壓力下的鋪展減到最??;使在壓力作用下出現(xiàn)的橡皮布的變形量變得最小,從而降低了滾筒表面的線速差,減小了由于這種速差而引起的網點變形;降低了對印版的磨損,減少了印刷過程中更換印版的次數(shù),增強了印刷質量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橡皮布的使用壽命,同時使印刷過程中的壓力更穩(wěn)定……
(4)印刷品的套印控制
印刷品的套印通常是決定印刷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套印問題都保證不了那么就更談不到什么更高的質量問題了。
對套印精度的控制出了在“設備”里面我們提到的對印刷設備的精確調節(jié)(前提是印刷設備可用),還有以下一些因素:
1. 對承印物進行調濕處理,使其本身的濕度等于或略高于車間的環(huán)境濕度。
2. 保持車間環(huán)境恒溫、恒濕。
3. 在印刷過程中盡量的減小用水量。
4. 保證印刷過程中每一個色組的印版襯墊厚度一致,由于多色印刷的壓延問題以及印刷過程中的水的參與,現(xiàn)在比較提倡的是后色印刷的印版襯墊厚度略小于前色襯墊厚度0.03 mm。
其實能夠提高印刷品套印精度的因素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來源:必勝網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