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紙張褶皺的判別和解決方法
印刷過程中,遇到紙張褶皺,應立即停機檢查,判別其產(chǎn)生的原因。
1.判別方法
(1)觀察褶皺形變形成的部位。
根據(jù)上面分析的褶皺部位和形狀,來區(qū)分形成褶皺的原因。
(2)形變部位是否固定。
根據(jù)紙張褶皺形變規(guī)律,屬于紙張本身的因素產(chǎn)生的褶皺,其位置不固定, 屬于機械調節(jié)不當產(chǎn)生的褶皺,其位置基本固定不變。
(3)褶皺形變是否重復。
印刷中每張紙都產(chǎn)生褶皺,多數(shù)是機械所致,若有間隔,可能是紙張本身所致。
(4)試印檢驗。
取已印過的紙張各幾十張進行試印(不用水輥、墨輥)。
①拖梢與咬口對換;
②紙張翻身;
③翻身調頭(拖梢與咬口對換);
合壓后,觀察合壓結果是否隨紙張翻身調頭而改變褶皺的部位,如果紙張褶皺部位不發(fā)生位置變化,是機械部件調節(jié)不當引起;反之則是紙張本身所致。
2.解決方法
如果褶皺的原因是機械調節(jié)不當引起,可根據(jù)褶皺的形狀及位置分析解決。
紙張褶皺位置固定不變,且相對于滾筒咬牙處,皺紋的形狀又是由咬口向拖梢方向延伸的,那么褶皺的原因是壓印滾筒的個別咬牙咬力太松,應重新檢查,調節(jié)褶皺部位咬牙的咬力,達到其它咬牙咬力相等,但必須注意咬牙咬力調整后,易引起印件套印不準,半成品未落版時尤其要慎重。因此,有時也采用適當減輕壓印滾筒與橡皮滾筒時壓力的方法, 使紙張合壓時,受到的擠壓力和剝離力減小,而達到減輕褶皺的目的,但必須是在保證產(chǎn)品質量的前提下進行。
如果褶皺位置處在咬口部位,并向拖梢部位散發(fā),是輸紙臺板部件調節(jié)不當所造成的。應逐個檢查各輸紙器的位置,調整合適的壓力,如果褶皺的位置處在紙張的邊端,有時兩個邊端都有褶皺,形狀是由上向下,由里朝外歪斜,這是側規(guī)定位位置不當引起的,應檢查調整側規(guī)位置,使紙面兩端的紙角邊靠近最外端的咬牙并不碰遞紙牙牙墊和輸紙臺鐵板凹口。通常還采用對紙張兩端敲紙的方法,防止邊端褶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咬牙牙墊高低不平造成咬口紙的波浪, 經(jīng)壓印后產(chǎn)生紙張褶皺。
如果褶皺的位置處在壓印滾筒兩只咬牙之間,則是遞紙咬牙各牙墊高低不平,應調整遞紙牙墊,使牙排上每只牙墊都處在同一直線上且咬牙咬力均勻。
如果褶皺的位置雖靠近咬口處,但其皺紋形狀呈橫歪或圓弧型,一般是由于壓印滾筒咬牙咬力太松或咬牙與牙墊接觸不平服所致。同時遞紙牙咬牙和壓印滾筒咬牙開牙幅度太小,且油墨粘度過大也會引起。因此,應檢查咬牙松緊及咬牙與牙墊接觸狀況,并做適合調整。必要時,可在不影響產(chǎn)品質量的前提下,降紙油墨粘度, 以減輕剝離張力。
如果是紙張的理化性質引起的褶皺,可采取下列方法:
①在晾紙間或印刷車間通過轉筒晾紙機或橋式晾紙機,對紙張進行吹風調晾。 目的是使紙張含水量均勻,使其與車間環(huán)境濕度一致。
②”荷葉邊”紙張,采用烘紙的方法。如果“荷葉邊”較輕,把紙堆放在裝有熱水汀的烘房里,使紙張四邊失水;如果紙張”荷葉邊”較重,烘烤時,熱量達不到紙張中間部位,要嚴格控制烘烤時間, 防止烘烤時間過長, 四邊失水過多,又會出現(xiàn)緊邊。
在生產(chǎn)中遇到紙張輕微的”荷葉邊”時,一般常采用在機器堆紙臺的兩側裝上遠紅外線干燥裝置的方法,使紙張四邊脫水,以克服因“荷葉邊”而引起的褶皺。
③緊邊紙張,可采用將紙張放在比印刷車間相對濕度高的5%一8%的晾紙間加濕,或把紙放在較潮濕的地方,然后再把紙放在印刷車間平衡,逐漸使紙張含水量達到均勻。除了對紙張進行調濕外,重要的是采取各種措施,保持車間溫、濕度相對穩(wěn)定。
在生產(chǎn)中,還可將裁切后的白紙或半成品用牛皮紙或塑料罩罩起來、及塑料薄膜纏繞,也可用舊的水輥絨做的被子覆蓋在紙堆上,以減輕紙張伸縮變形。
文/上海界龍 楊詠
整理/客服處 曹勇
<太空梭>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