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如何測定油墨的流動度?
答:油墨流動度的測量目前普遍采用流動儀進行測定。具體方法是:將試樣墨和流動儀置于25±1℃的恒溫箱內,保溫20分鐘后取出。然后,用吸墨器吸取0.1ml試墨,置于下玻璃板中央,加蓋上玻璃板和砝碼,再置于25℃的溫箱內,經保溫15分鐘后取出,移去砝碼,用透明度量尺測出試墨的鋪展直徑(mm),即為油墨的流動度。
108. 什么是油墨的黏度?其對膠印有什么作用?
答:油墨黏度是指油墨流動時的黏滯程度,它是表征油墨流體流動阻力大小的指標。膠印油墨的黏度主要取決于所用連結料的固有性質和顏料顆粒的大小、含量,及其在連結料中的分散狀態(tài)。顏料含量高,油墨黏度大;顏料顆粒大,油墨黏度??;顏料分散度好,油墨黏度小。
在膠印過程中,一定的黏度是保證油墨正常傳遞、轉移的主要條件,也是決定油墨印跡牢度、清晰度和光澤度的重要條件。油墨黏度過大時,油墨的傳遞、轉移困難,易造成版面墨量不足,造成花版;黏度過小時,易產生浮臟,嚴重時會造成油墨過度乳化,或使其不能保持正常的傳遞、轉移,并逐漸在墨輥、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積,當堆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糊版。
109. 膠印印刷中應如何選擇油墨的黏度?
答:在膠印印刷中,對于油墨黏度的選擇和控制,應根據(jù)所用紙張的吸收性和印刷速度而定。當印刷吸收性好的紙張時,可以選用黏度較大的油墨;反之,可選用黏度較小的油墨。當印刷速度慢時,所選油墨的黏度要大一些;當印刷速度快時,所選油墨的黏度要小一些。另外,油墨的黏度還因環(huán)境溫度和工作面溫度的影響而改變,當油墨黏度改變時,也會引起油墨流動度、稠度和黏彈性的改變。
110. 如何測定膠印油墨的黏度?
答:膠印油墨黏度的測定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①落棒黏度儀法:將1ml的油墨試樣放在儀器的長圓棒與短圓筒的間隙中,當圓棒垂直下落10cm時,記錄圓棒下落所需時間,以此計算油墨薄層的剪切速率。通過不同的荷重在不同的切變速率下,測定三四對數(shù)據(jù)后,利用儀器所附圖表,即可求出油墨的黏度。
②平行板黏度儀法:將約0.5ml試墨樣,置滿于儀器的下部固定板試樣孔中,將試墨刮平,擦凈孔周圍的余墨。然后將上部荷重板安放在支棒頂端,推上活塞使墨推至固定板上。與此同時下落支棒和荷重板使試墨散于固定板和荷重板之間受壓,開始記錄其在不同時間下,延續(xù)擴展成為扁圓柱形的擴展直徑,計算出黏度值。一般測量其在10秒、100秒直至30分鐘等不同時間內的擴展扁圓柱形的直徑。
111. 什么叫油墨的黏性?
答:油墨的黏性是指油墨在傳遞、轉移與分布過程中,其墨層間分離、斷裂時所產生的阻力的大小,它是用以表征油墨黏附和內聚力性質的物理量,通常又稱為黏著性。
112. 油墨黏性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答:油墨黏性的影響因素有:油墨本身的黏度、彈性、表面張力、印刷紙張、印刷機速度、印品情況等因素。一般情況下油墨黏性與黏度成正比,但不是絕對的線性關系,在印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黏度不大但黏性大,或黏度大而黏性并不大的情況。
113. 油墨黏性對膠印有什么影響?
答:在膠印過程中油墨的黏性大小,主要與墨層厚度與墨層分離時的速度有關。黏性大墨層厚,黏性小速度快;黏性小墨層薄,黏性大速度慢。當油墨黏性過小時,因墨層太薄,印品色澤易淺淡,網點易增大,且抗水性也差,易發(fā)生油墨乳化,造成臟版;黏性過大時,油墨的抗水性一般也差。當油墨黏性過大時,其抗分離的力大,因而產生傳遞、轉移不良,墨層分布不均,使印張色澤濃淡不一,甚至造成條痕,當橡皮布與印張剝離時,如果紙張表面強度不足,油墨的黏性又大,則會產生拉毛,嚴重時造成剝紙故障。
(作者/介鉆)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