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膜凹版印刷是一種常見的印刷方式。由于色彩再現(xiàn)性好、真實、立體感強、成品袋便于攜帶、美觀等因素, 因而廣泛應用于各類軟包裝, 諸如食品包裝、醫(yī)藥包裝等領域。在印刷過程中, 無論是何種印刷方式印刷,也無論是多色或單色印刷, 印刷前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油墨顏色的調配。無論多么鮮艷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識, 混合出來的油墨, 是無法達到滿意的外觀和應有的質量水平的。油墨顏色的調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一些上規(guī)模的企業(yè),還配有專門的調配師。本人從事軟包裝行業(yè)多年,現(xiàn)將調色工藝問題有關見解整理成文,希望對同行有所幫助。
1 配色原理
任何一個色彩都是用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三個特性來表示。在配色過程中必須考慮上述三個特性。在油墨配色過程中,要根據(jù)實際印刷工藝、墨層厚度、印刷基材等條件選擇油墨品種, 同時要考慮油墨本身光澤、色相、著色力、遮蓋力等。
① 光澤。光澤既可以用儀器測量, 亦可以憑肉眼判斷。通常在配色過程中,僅憑肉眼進行觀察。對于特殊情況, 就必須用儀器加以測量, 如色譜儀等。光澤實際上是油墨印刷樣受光照射后, 向同一個方向反射光線的能力大小, 其直接影Ⅱ向印刷外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在選擇油墨時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還是啞光型油墨, 也應該考慮是否是用同種類型的油墨。如果印刷油墨為里印(氯化聚丙烯樹脂型)或表印(聚酰胺樹脂)油墨, 必須為同一種油墨調配, 避免混合錯誤,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② 色相。是顏色的基本特征, 用于質的區(qū)別。配色時, 首先要考慮色相是否一致,其檢測方法通常是通過刮樣進行觀察比較。
觀察色相的具體做法是:
① 在平整的玻璃看色平臺上,取標準樣與調色樣相距1~2cm距離。
② 取刮樣紙平鋪玻璃看臺、再取調色墨、用玻璃攆棒進行刮樣并對比得出結果。(如圖1)調色樣結果對比涉及到兩個重要因素:
① 遮蓋力。油墨遮蓋其底色的程度, 遮蓋力越好則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Ⅱ向著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響的程度。一般深色油墨遮蓋力較淺色的強.諸如藍色較淺黃的好,而油墨遮蓋力好壞,又與油墨本身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如粗細度因素,通常情況下白墨的遮蓋力好壞與鈦白粉顆粒粗細有關, 顆粒粗, 遮蓋力不好, 印刷易結塊;顆粒細, 遮蓋力好, 表面均勻,光滑細膩。白色油墨一般要求直徑不大于15 m, 其它顏色油墨則不可以超過1 2 la m。
② 著色力。表示油墨濃度高低的一種方法。其測定是取一定量的色油墨,與一定倍數(shù)量的標準白油墨混合, 再與標準樣比較, 著色力強弱反映該墨混合色程度。通過顏色鑒定(刮色紙刮色實驗)可以比較油墨試樣與標準樣的光澤、色相、遮蓋力三方面的差異。具體方法如下:在刮色紙左上角放標準油墨, 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使刮刀在與刮色紙近乎垂直的角度, 輕用力展平要對比的標準和配色油墨, 待油墨表面干燥后, 在一定光源下, 判斷兩者之間光澤的差異, 并觀察整個顏色外觀(圖2)。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色刮色紙, 而白墨則采用黑刮色紙。觀察色樣時, 最好在白天室內間接光源下進行比較, 不宜被陽光直射。晚上觀察時推薦使用: “色澤價熒光燈管和色溫度5000~200。K。也可使用自制混合光源:2支藍熒光燈管、3支6500K400W 日光燈管、6 支100W鎢絲燈,將其固定在專用罩內即可,主要便于觀察色樣?!?/P>
(待續(xù))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