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尼《商報》1月24日報道 自2006年11月受到煤氣、包裝和各種原料價格的上漲的影響,印尼飲料和食品工業(yè)開始將包裝飲料和食品的售價提高5至15%。 印尼餐飲業(yè)經營者聯(lián)合會(Gapmmi)總主席湯姆斯·達爾瑪宛(Thomas Darmawan)稱,食品工業(yè)與供應者承受不了原料價格的上漲,作出決定,抬高售價。 日前,湯姆斯稱,“若一上漲,則不會再下降。其影響是,我們估計食品的銷售亦將下降5至15%,就好象2006年1月至2月的產品價格上漲一樣。” 據了解,印尼國內生產食品的原料價格普遍上漲,如小麥價格上漲了近35%;2006年1月印尼藍三角(Segitiga Biru)牌面粉,每包7.75萬盾,但2006年12月的價格漲為8.5萬盾;最初每公斤煤氣5280盾,目前漲為5851盾;1月份的食用油價格每公斤漲500盾;大豆每公斤上升300至400盾;白糖此前每公斤6100盾,目前也漲為6500盾。 湯姆斯說,“我們也已獲得包裝業(yè)的通知,他們若調升包裝費用10至40%的話,則這就相當?shù)母?,因為通常僅上升10至20%。”據他稱,半數(shù)的包裝食品價格將提升5至15%,而剩下來的則以改變包裝的方式,例如最初是用洋鐵包裝的煉乳現(xiàn)改為用鋁箔包裝。因為印尼國內人民的購買力仍未提高。 |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