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報紙《最后一點鐘報》被稱為“歐洲第一張3D報紙”,這份報紙隨刊贈送3D眼鏡,戴上眼鏡后,讀者會發(fā)現(xiàn),報紙中的所有圖片都將呈現(xiàn)出立體效果,連新聞圖片中的人物也仿佛觸手可及。該報印刷部門總經(jīng)理丹尼斯彼拉德告訴記者,這是一次“市場試驗”,短時間內(nèi)不會再推3D報紙。
《最后一點鐘報》是比利時IPM傳媒集團下屬的一份法語報紙,主要報道體育新聞。3月9日當天,《最后一點鐘報》的讀者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喜愛的報紙竟然推出了3D版本。報紙上的新聞圖片和廣告都進行了立體影像處理,而文字部分則保留了平面效果。如果在普通情況下閱讀,那體驗一定非常糟糕,因為所有圖片都是模糊不清的??墒钱斉宕魃想S報紙附贈的特殊3D眼鏡之后,一切都變得那么栩栩如生。
一翻開報紙,就是一篇關(guān)于《阿凡達》報道,新聞圖片中,杰克表情堅毅,身體微屈,緊緊盯住前方,他的手上拿著一段套索——他即將要征服一只屬于自己的伊卡蘭(電影《阿凡達》中的飛鳥坐騎—編注)!他的臉龐仿佛觸手可及,你甚至能看清他皮膚上的花紋……這份3D報紙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了世界范圍內(nèi)媒體的熱切關(guān)注。
澳大利亞的ABC新聞稱其為“歐洲第一張3D報紙”。在3D版本的《最后一點鐘報》上,主編胡伯特萊克勒克寫道,“誰都聽說過3D電影院、電視機還有電子游戲,所以我們決定向(3D報紙)發(fā)起挑戰(zhàn)。”他同時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份完整的3D報紙。”
據(jù)萊克勒克介紹,他們花費了兩個月時間為這份3D報紙的出版進行準備。讀者需要佩戴上特殊的3D眼鏡,并且在距離報紙50厘米處閱讀才能獲得最好的立體效果。有體驗過3D報紙的法國評論員表示,報紙附贈的3D眼鏡質(zhì)量不佳,而報紙的3D效果也有待加強,相比廣告頁,報紙上的新聞圖片還不夠清晰。不過,評論員還是對推出3D報紙表示了肯定。
盡管3D效果不能和《阿凡達》相提并論。但這并不影響讀者對其的熱烈反響。為IPM傳媒集團工作了10年的IT和印刷部門總經(jīng)理丹尼斯彼拉德(Denis Pierrard)告訴《外灘畫報》記者,《最后一點鐘報》的日均發(fā)行量為不足10萬份,而3D版本報紙則將發(fā)行量提高了25%,達到了11.5萬份,同時廣告收入增加了4倍。
雖然3D報紙獲得如此熱烈的反響和豐厚的回報,但主編萊克勒克卻表示他們今后沒有進一步推出3D報紙的計劃。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制作3D報紙的高成本。彼拉德為我們分析了一份3D報紙的主要成本:隨報紙附贈的3D眼鏡是最大的支出,每副眼鏡需要約0.14歐元,而一份《最后一點鐘報》的零售價不過1.1歐元;同時,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3D圖片立體效果,需要采用更高質(zhì)量的新聞紙來印刷,新聞紙的支出就比普通報紙要高出一倍。其他還包括人力成本,報紙上的每一張圖片都需要經(jīng)過印前部門的處理,才能擁有3D效果。彼拉德說:“靠發(fā)行量上漲和廣告費增加獲得的收入遠遠無法彌補這些方面的支出。”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