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目調絲網印刷中,墨層厚度的控制相當重要。平版和凸版印刷品上的墨層厚度只有幾微米,凹版印刷也不過12~15μm,而絲網印刷的墨層厚度一般為20μm,特殊的厚膜印刷可以達到100μm,最薄墨層為6μm。由此可見,絲網印刷的墨層不僅厚,且可調范圍廣,因此,如何控制印刷品的墨層厚度,已成為絲網印刷界著重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透墨量的理論分析入手,尋求控制印品墨層厚度的具體方案,并通過印刷測試,為獲取與墨層厚度相匹配的絲網目數提供依據。
透墨量的理論分析
1.透墨量
透墨量是指絲網單位面積內油墨透過網孔的總量,通常用cm3/m2度量。透墨量是絲網印刷中嚴格控制的主要參數之一,是決定印品墨層厚度的關鍵因素,也是選擇絲網目數的依據。按照透墨量內涵的不同,可將透墨量分為兩種,即理論透墨量和實際透墨量。
(1) 理論透墨量
理論透墨量是指由絲網技術參數所決定的單位面積內透過絲網網孔油墨的總量。絲網的技術參數一般包括絲網的目數、絲網絲徑、絲網開口、絲網開口率及絲網的厚度等。一旦絲網的技術參數確定后,絲網的理論透墨量即是一個定值。
(2) 實際透墨量
影響透墨量的因素比較多,除了絲網技術參數外,其他因素也會對透墨量產生較大影響,所以,通常把印刷中在一定印刷條件下所獲得的透墨量稱為實際透墨量。而一定印刷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俟伟褰嵌扰c刮板硬度。刮板角度越小,透墨量越大,反之,則透墨量越小;刮板硬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反之,則透墨量越大。
?、谟湍ざ?。油墨黏度越大,透墨量越小,反之,則透墨量越大。
③承印材料。承印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越大,油墨吸收性越好,透墨量越大,反之,則透墨量越小。
④印刷速度。印刷速度越高,透墨量越小,反之,則透墨量越大。
?、萦∷h(huán)境。印刷環(huán)境溫度越高,透墨量越大,反之,則透墨量越小。
由此可見,印刷條件的變化對透墨量有較大影響,保持印刷條件的穩(wěn)定性對透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2.理論透墨量的計算
由于理論透墨量是由絲網的技術參數決定的,所以理論透墨量是絲網技術參數的函數,即:
Thv=f(L,M0,d,δ) (1)
其中:Thv-理論透墨量(cm3/m2)、L-絲網目數(目/厘米)、M0-絲網開口(cm)、
δ-絲網厚度(cm)、d-絲徑(cm)
可以得到理論透墨量的計算公式,即:Thv=M02×L2×δ×10000 (2)
在實際工作中,當確定了絲網技術參數后,便可方便地計算出其理論透墨量。
3.理論透墨量與絲網目數的關系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絲網目數是決定理論透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能找出絲網目數與理論透墨量的對應關系,就可以基本確定理論透墨量的大致范圍。為此,我們特對瑞士Thal絲網公司提供的聚酯絲網的技術資料進行了分析,找出不同絲網目數(5~495目/英寸)所對應的理論透墨量,發(fā)現兩者之間存在良好的相關性,并繪制出其關系曲線。分析這一曲線,可發(fā)現以下規(guī)律。
(1) 隨著絲網目數的增加,其理論透墨量相應減小。
(2) 當絲網目數為低目數(5~30目/英寸)時,即在曲線的AB段,隨著絲網目數的增加,理論透墨量急劇下降,其理論透墨量從1216cm3/m2下降到224m3/m2,說明絲網目數對理論透墨量的影響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絲網目數時應特別慎重。
(3) 當絲網目數為中低目數(30~130目/英寸)時,即在曲線的BC段,隨絲網目數的增加,理論透墨量相應下降,理論透墨量從224m3/m2下降到45m3/m2,說明絲網目數對理論透墨量的影響有所緩解。
(4) 當絲網為中高目數(130~495目/英寸)時,即在曲線的CD段,隨著絲網目數的增加,理論透墨量稍有下降,其理論透墨量從45m3/m2下降至7.5m3/m2,說明絲網目數對理論透墨量的影響更趨于平緩。因此,在這個范圍內選擇絲網時,可盡量選擇較低目數的絲網。
(5) 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用戶對墨層厚度的要求,可利用理論透墨量與絲網目數的關系曲線,初步確定絲網目數的范圍,這將大大簡化絲網目數的選擇步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待續(xù))
共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