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印版對水、墨的選擇性吸附
如前所述,平印印版的版材一般選擇親水性和親油性都是中等程度的金屬鋁和鋅。為了提高用這種版材制成的印版的親水性,在鋁質(zhì)印版或鋅質(zhì)印版的表面上,通過化學(xué)處理形成穩(wěn)定的金屬無機鹽或金屬氧化物的親水薄膜或在印版空白部分鍍鉻,為了使印版表面能吸附足夠的水分,用研磨的辦法使印版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增加版面的表面積,增加儲水量;為了提高印版的親油性,通過曬版,在圖文部分涂布各種非極性的膜層或在圖文部分鍍銅。通過對印版表面進行機械的或化學(xué)的處理,使印版上親油的圖文部分對水、墨的吸附具有了選擇性,即只吸附油墨,不吸附水。通過研磨,增加了印版的粗糙度,使印版空白部分對油墨也具有吸附性,印版上親水的空白部分對水、墨的吸附?jīng)]有選擇性,即既吸附水,也吸附油墨。總之對水、墨的吸附,沒有這種選擇性。在印刷過程中,如果先上墨,將同時為印版上的親油的圖文部分和親水的空白部分所吸附,印刷過程便無法進行了。
實際印刷中,必須先給印版上水,水被親水的空白部分所吸附,而不能被親油的圖文部分所吸附,然后再給印版上墨,油墨被親油的圖文部分所吸附,在被潤版潤濕的空白部分基本上被吸附。這樣便保證了印刷過程的正常進行。
4.油墨乳化和水、墨平衡
潤版液以細小的液珠的形式,分散在與它互不相溶的油墨中的過程稱為油墨的乳化,所得到的機械混和物稱為“乳狀液”。平印中可能產(chǎn)生兩種形式的“乳狀液”:若油為分散相,水為分散介質(zhì),則稱為“水包油型乳狀液”,用符號“O/W”來表示。若水為分散相,油為分散介質(zhì),則稱為“油包水型乳狀液”,用符號“W/O”來表示。理論上認為,只有當(dāng)印版空白部分的水膜和圖文部分的墨膜存在著嚴格的分界線,油水互不浸潤時,就達到了平印的水、墨平衡。這種理想的靜態(tài)水、墨平衡實際上是達不到的,而且是不必要的。油墨的乳化是客觀存在的,在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
平印機合壓印刷時,著水輥、著墨輥與印版的空白部分、圖文部分存在著四種輥隙,水、墨在各個輥隙之間被強制混合,然后再分離。
第一種是著水輥與印版空白部分的輥隙。輥隙中有潤版液,著水輥與印版分離后,空白表面被注版液潤濕,留下一層的水層。如果使用涂料紙印刷,潤版液為普通的酸性潤版液,實驗證明,印版上的墨膜為3μm,水層約為1μm厚時,才能阻擋油墨在空白部分的附著。
第二種是著水輥和印版圖文之間的輥隙。輥隙中有潤版液、油墨兩相。在印版、著水輥的強力擠壓下,少量的潤版液被擠入油墨,發(fā)生油墨的第一次乳化。供水量越大,被擠入油墨的潤版液就越多,油墨乳化就越嚴重。著水輥與印版分離后,墨膜表面會留下細微潤版液液滴。
第三種是著墨輥與經(jīng)過潤濕后的空白部分的輥隙。輥隙中有潤版液、油墨兩相。在印版、著墨輥的強力擠壓下,又有少量潤版液被擠入油墨中,發(fā)生油墨的第二次乳化。
第四種是著墨輥與經(jīng)過潤濕后的空白部分的輥隙。輥隙中有潤版液、油墨兩相。在印版、著墨輥的強力擠壓下,又有少量潤版液被擠入油墨中,發(fā)生油墨的第三次乳化。著墨輥與印版分離后,圖文部分得到了含有潤版液的乳化油墨。
從平印水、墨傳遞過程看出,在一次供水、供墨中,共發(fā)生三次水、墨的混和與乳化,要保持水相和油相之間嚴格的分界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實際的印刷過程中,理想的水、墨平衡并不存在,平印的水、墨平衡只是一相對的概念。
平印油墨的乳化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平印油墨傳遞所需要的。如果油墨完全不和潤版液混合,那么被強制擠壓進油墨的潤版液微珠,很快從油墨中離析出來,附著在油墨的表面,油墨表面形成了一層水膜,著墨輥就無法把油墨傳到印版的圖文部分。因此,絕不乳化的油墨是不能用于平印的。沒墨和潤版液必須是互不相溶的,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都必須是可混的,即必須能形成一種細微的水珠分散在油墨中的混合物。水在油墨中的乳化為排除圖文部分的潤版液提供了一種途徑,否則印刷品會出現(xiàn)發(fā)花現(xiàn)象;相反,不允許微細墨珠在水中分散,這樣才能預(yù)防空白部分起臟。
O/W型乳狀液對平印印刷品的質(zhì)量及平印生產(chǎn)的正常進行危害極大。它會使印刷品的空白部分全部起臟,并會使墨輥脫墨,油墨無法傳遞。近年來,平印采用了樹脂型油墨,抗水性能增強,油墨化水現(xiàn)象很少發(fā)生。O/W乳化油墨不容易生成,主要生成W/O型乳化油墨。輕微的W/O型乳化油墨,不僅是平印油墨傳遞所需要的,而且油墨粘度略有下降,能改善油墨的流動性,有利于油墨向紙張上的轉(zhuǎn)移。但嚴重的W/O型乳化油墨會使油墨粘度急劇下降,油絲變短,油墨轉(zhuǎn)移性能變差。同時,浸入油墨的潤版液還會腐蝕金屬墨輥,在墨輥表面形成親水層,而排斥油墨,造成金屬墨輥脫墨。
平印中使用潤版液,有以下幾個目的。
①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排斥油墨的水膜,抗拒圖文上的油墨向空白部分擴張,防止臟版;
?、谠鲅a印刷過程中被破壞的親水層,維持印版空白部分的親水性。印刷時,由于橡皮滾筒、著水輥對印版產(chǎn)生摩擦,紙張上脫落的紙粉、紙毛更加劇了印版的磨損。因此隨著印數(shù)的增加,版面的親水層便遭到破壞,需要利用潤版液中的電介質(zhì)和裸露出來的版基金屬鋁或金屬鋅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形成新的親水層,維持空白部分的親水性;
?、劢档陀“姹砻娴臏囟取Dz印機開動以后,墨輥以很高的速度將油墨展布成墨膜,墨輥的溫度隨之上升,致使油墨的粘度下降。如果在25℃的印刷車是內(nèi),不供給印版潤版液,平印機連續(xù)開動30min,印版上的油墨溫度會上升到40~50℃,油墨的粘度急劇下降,流動性增強,油墨迅速鋪張,造成網(wǎng)點嚴重擴大。所以,在印版的空白部分涂布溫度與室溫相同或低于室溫的潤版液,能降低印版表面的溫度。
因此,在印版空白部分始終保持一定厚度的水膜,才能保證印刷的正常進行,并獲得較好的印刷品。但這層水膜太薄,達不到使用潤版液的目的;水膜太厚,又會發(fā)生油墨的嚴重乳化。因此,實現(xiàn)平印的水、墨平衡 ,應(yīng)從控制印版水膜的厚度入手。
為了保證印刷品的質(zhì)量和印刷的正常進行,平印水、墨平衡的意義是:在一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壓力下,調(diào)節(jié)潤版液的供給量,用最少的潤版液,使乳化后的油墨得到最好的印刷品并與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
經(jīng)驗證明,正常印刷時,印版圖文部分的墨層厚度若2~3μm,而空白部分的水膜厚度約為0.5~1.0μm,油墨中潤版液的體積百分比含量為15%~20%,即基本上實現(xiàn)了平印的水、墨平衡。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