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印印刷是利用油水不相混溶的原理,使印版圖文部分親油疏水,空白部分親水疏油而達到印刷復(fù)制之目的的。由于在印刷過程中印版表面既要接受油墨又要接受水分,因此,膠印常見故障與油墨和潤版液有關(guān),主要表現(xiàn)為拉紙毛、印品顏色變淺、油墨粉比掉色、粘連、干燥過慢、飛墨、糊皈、堆橡皮、堆墨輥、油臟、臟版等現(xiàn)象。針對以上現(xiàn)象,排除方法大多數(shù)要從油墨和潤版液及二者相關(guān)的因素著手。
(1)拉紙毛。主要原因是油墨粘性太大或紙張強度差。排除方法是適量加入墨撤粘劑,降低油墨粘性,采用表面強度高的紙張,降低印刷機的速度。
(2)印品顏色變淺。主要原因是油墨的觸變性太大,粘度太小。排除方法是加人流動性大的新墨或加入粘度較大的樹脂調(diào)墨油。
(3)油墨粉化掉色。主要原因是油墨中連接料不足、粘度太小,干燥太慢、抗水性太差。紙張吸墨性太強,潤版液或紙的酸性太大。排除方法是加快油墨干燥速度,適量地在油墨中加入紅燥油,降低潤版液的酸性,減少給水量。
(4)粘連。主要原因是噴粉量太小,紙堆堆得太高,油墨固化太慢。排除方法是加大噴粉量,減少成品堆積厚度,選擇快固油量,或在油墨中補充聚乙烯蠟。
(5)干燥過慢。主要原因是油墨中干燥劑不足,紙張或潤版液酸性太強。排除方法是在油墨中加入適量的干燥劑,調(diào)整潤版液的PH值。
(6)飛墨。主要原因是墨層太厚、粘度過小或墨輥安裝不合理。排除方法是使用較好的稠一些的油墨,減少用墨量,檢查墨輥安裝是否合理排除靜電,提高室內(nèi)溫度。
(7)糊版。主要原因是油墨比重過大、粉質(zhì)含量過高、顆粒粗、粘度過小、抗水性較差,墨輥和印版墨層太厚,紙張脫粉。排除方法是提高油墨粘度或加入新的厚質(zhì)油墨進行調(diào)節(jié)或更換紙張。
(8)堆橡皮。主要原因是油墨抗水性太差、粘性較小、連接料不足、轉(zhuǎn)移不好,或紙張脫粉。排除法是調(diào)整油墨的比重加入著色力較高的油墨,提高油墨的抗水性或更換較好的紙張。
(9)堆墨輥。主要原因是油墨的抗水性不好、粘度過大,潤版液的給水量過大。排除方法是加入新墨,減少潤版液的給水量或在潤版液中加入異丙醇來提高潤濕性,增加揮發(fā)性。
(10)油臟。主要原因是油墨的抗水性太差、粘度不夠、油性太強。排除方法是提高油墨粘度,加入少量的號外油,改用快干型亮光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少量的輕質(zhì)碳酸鎂降低油性,或盡量不用色淀性顏料油墨。
(11)臟版。主要原因是油墨太軟、粘度較小、抗水性太差,潤版液中酸和阿拉伯膠不足,水膠不干凈。排除方法是換用彈性較好的油墨,在潤版液中加入適量的阿拉伯樹脂膠,提高潤版液的酸性,加入適量的異丙醇,徹底清洗濕版輥。
(作者/徐喜紅)
中包報
共有 網(wǎng)友評論